明黄江绸彩绣平金夹龙袍
雕三蝠桃式碧玺坠
掐丝珐琅象驮宝瓶
乾隆款画珐琅婴戏鼻烟壶
粉玻璃葡萄花双环耳粉盒
黑缎嵌点翠凤戏牡丹女帽
翠雕螭带钩
画珐琅开光鸟兽椭圆手炉
刻龙纹银高足杯
乾隆款画珐琅缠枝花卉万寿无疆盘
“皇家气象——沈阳故宫清代宫廷生活用品展”近日亮相长沙博物馆。展览共展出95套沈阳故宫藏清代宫廷文物,均为二、三级珍贵文物,内容涵盖服装佩饰、食用器皿、生活起居、宫廷陈设等多个方面,讲述清代皇室宫廷生活中的礼制与意趣。
沈阳,旧称“盛京”,是清王朝崛起的肇基之地。作为有清一代的龙兴之地,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在这里营建了盛京皇宫。清朝迁都北京后,将盛京作为陪都,盛京皇宫因此成为“陪都宫殿”,康熙、乾隆、嘉庆和道光四位皇帝东巡祭祖时,这里是固定的驻跸(bì)场所。这座皇家宫阙也承载着历代帝王恭贮圣物、以敬法祖的虔诚告慰。历经四百年的沧桑,曾经的大内禁宫已成为一座古代宫廷艺术博物馆,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两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2004年,沈阳故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提及沈阳故宫的院藏瑰宝,人们津津乐道的是琳琅满目的清宫原藏宫廷遗物和历史文化珍品。尤其是沈阳故宫收藏的清宫帝后御用之物,历史价值极高,尤为珍贵。此次展览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华美章服”:通过展示清宫帝王后妃日益华美精致的衣着佩饰,体现出清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交融,逐步形成了满汉融合的宫廷服饰特色。第二部分“珍馐之器”:展现清代独树一帜的皇家饮食风格和登峰造极的膳食水平。第三部分“闲情雅趣”:展现宫廷帝后生活情趣的闲适优雅和华美精致。第四部分“匠心宫室”:展出宫廷陈设用品,既显示了君主的权威气概、皇家的富丽堂皇,又在细节之处体现着别致独到的审美意趣和万福万寿的精神追求。这些帝后生活用品及珍贵文物,展现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宫廷生活和传统帝后典制,反映了大清王朝的皇家风范。
展览中的一件龙袍格外引人注目。这件龙袍为嘉庆皇帝春秋季节御用龙袍,用于宫廷筵宴、庆典等吉礼场合。袍身上绣有金龙九条及五彩云纹、团寿纹、十二章纹等图案。九条金龙中,四条正龙分别在前后胸和两肩,四条行龙在前后襟部,一条行龙绣于掩襟,从身前身后看,均有龙五条,取“九五之尊”之意。所谓十二章纹,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古代帝王服饰纹样,包括日、月、星辰、山、龙、华虫、藻、火、粉米、宗彝、黼(fǔ)、黻(fú)等,代表了君王的十二种美德。
清代开创了中国古代玻璃业发展史的鼎盛时期。康熙三十五年(1696),内廷设玻璃厂,从此开始了宫廷御用玻璃的制造,乾隆时期,宫廷玻璃制造水平达到了顶峰。展览中展出的一件粉玻璃葡萄花双环耳粉盒,色彩明艳,花纹繁缛,精巧别致,受到众多女性观众的喜爱。
此外,展出的乾隆时期的冰箱、皇帝书房陈设、后妃所戴的点翠发饰、收纳化妆品的梳妆盒等文物,材质粹美、雕琢精妙,凸显了皇家权势地位和高雅脱俗的审美品味。
据悉,此次展览是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长沙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承办,展期将持续至11月24日。期间,主办方还将推出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对展览进行全面、深度的阐释。 (记者 王国良 通讯员 孙田 韩珺 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