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玉溪市博物馆
收藏鉴赏 > 正文
清代书法家姚元之对联释意解析
2020-12-04 10:45:12

姚元之联t1600054833785_b

■安徽 康远

姚元之(1773—1852),清代书画家,字伯昂,号荐青,又号竹叶亭生。安徽桐城人,出生于书画世家,早年学于族祖姚鼐,博学通古,为文高雅。嘉庆十年(1805)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内阁学士。

姚元之著有《使沈草》《竹叶亭杂记》《竹叶亭诗稿》《小红鹅馆集》等,善画人物、花卉,尤精书法隶书。曾与崔旭、梅城栋皆出自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门下,时称为“张门三才子”。

本文介绍一副姚元之书写的对联(见图),这副对联七字文“万里声名班定远,百年富贵郭汾阳”,隶体,落款为“竹叶亭生”,草书,下钤“姚氏伯昂”“南斋旧吏”两方朱红印章。

该对联年代虽久,保存尚好,实属不易。

从这副对联联文的释意来看,起句“万里声名班定远”其中是运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班定远,即班超,东汉名将,军亊家,外交家。他投笔从戎,出击匈奴,立功边塞,封为定远侯。

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诗云:“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说明我国自古以来历代保家卫国的英雄豪杰层出不穷、功垂千秋、受人敬爱。

对句“百年福寿郭汾阳”是运用“郭子仪拜寿”的典故。郭汾阳即郭子仪,唐代名将,军事家,政治家,唐肃宗时因曾封郭子仪为汾阳郡王,故称。在“安史之乱”时,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又回鹘合兵,收复两京,平定了“安史之乱”。后又说服回纥‘并与其联合’大破吐蕃。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去世,追赠太师。

明代诗人李梦阳有诗云:“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说明我国古代人们对为国有功又能福寿双全之英雄的祝福和赞扬。

我们再来谈谈这副对联的书法艺术特点,其隶书章法,典雅秀丽,宽博疏达,笔法浑厚。字体结构由繁化简,横平竖直,排列均匀,字形整齐而不失灵动,同时在前人书法艺术成就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博采众长,化为已用。同时宗《礼器》《曹全碑》字型工稳,方正古拙,拙中见巧,笔墨古雅,笔画灵动,显现出沉静遒然之气,故前人在描述隶书字型字势时常用“鸾凤翱翔”来比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意趣。

总之,这副对联不仅书艺精湛,而且书法内容宣扬了保家卫国及健康长寿等文化思想,因此有一定的收藏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