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玉溪市博物馆
学术园地 > 正文
普家有“虎”初长成
——新平彝族武探花普承尧的从军之路(一)
2023-10-10 09:22:46

□  方维

普承尧,生卒年月不详,字钦堂,彝族,云南新平细牙甸(今平甸乡磨皮村)人。清道光甲辰年(1844年)中武举,次年中恩科进士(探花),选补为湖南宝庆协中军都司。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随湘军转战湘、皖、赣三省,后入川镇压太平军石达开部,战功卓著,深得咸丰、同治皇帝器重,官授提督,封号“扎萨克阁巴图鲁”,后升为江西九江镇总兵,并列为大清国功勋战将,绘像晚清紫光阁。

边徼之地

彝族在新平县人口比例中约占54%,主要集中在老厂、新化、平甸、扬武4个乡(镇)。新中国成立前,新平彝族被蔑称为“倮■”,《道光新平县志》有这样的记载:“倮■,性最凶悍。口角之嫌,持戈相向;邻里亲族,仇杀无忌……长幼有节,尊卑有礼。会饮以跪为敬,凡设席,必以生肉剁碎,用蒜调和,每人分而食之。其占卜用鸡骨,插竹签,断其吉凶。俗皆尚鬼,病不服药。”普承尧是土生土长的新平人,正应了本地人常言的一句话“民族脾气,与生俱来”,普承尧虽然生活在已风化大开的晚清时期,且受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但其身上仍不失彝族生性耿直、坦荡如砥、疾恶如仇、骁勇善战的特点。

新平自古为边徼之地,元初始内附。明崇祯间,县人王立相《筹边楼记》描述:“滇,天末也。新,尤天末之末。万历间……新割地建县,名曰‘新平’。不数十年而屡经贼害,夫建县以镇贼,反受其侮……奈何寥寥数家汉籍,朝不保暮,易去易留,少有他故,哄然一散。外此尽悍彝也,蜂屯蚁聚,城狐墓鼠,驯之不易,制之实难……”清代云贵总督蔡毓荣《筹滇第八疏·弭野盗》阐述:“滇省自恢复之后,流亡渐集,耕凿方兴……乃滇人犹窃窃为虑者,以鲁魁山野贼未除,终非久安长治之策也。夫野贼之为滇患,历有年矣……因其来如猋犬,去若飘风,出没不常,居止无定,故名为野……”自明代天启四年后,新平彝民因居住环境恶劣,生存不易,外加地方官府盘剥压榨,使得民生凋敝,民间便滋生了以抢劫为生的职业。抢劫是在刀锋上舔血,没有强健的体魄、过硬的本领是吃不了这碗饭的。初尝一夜暴富的滋味,让世代衣不蔽体的彝民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从此村村寨寨的彝族男人把强身健体作为谋生的手段,纷纷练就了一身攀岩走壁、健步如飞的本领,隔三岔五,啸聚山林,成群结队,出门抢劫。滇中、滇南、滇西一带的人民深受其害,地方官员才会发出“来如猋犬,去若飘风”“驯之不易,制之实难”的感叹。直到清代康熙二十七年,新平的抢劫之风才被荡平。

普氏四虎

事变沧桑,中更蹉跌。新平彝民以抢劫为生的时代虽然已成过去,但男人们强身健体、舞枪弄棒的习惯沿袭下来。如,今平甸乡磨皮村彝族花鼓舞就是男人们出征前或凯旋后的祈福欢庆仪式,新化古州每年一度的男人狂欢节,亦为往昔彝族男人比武盛会的一个缩影。从小在崇武善斗环境中长大的普承尧自不例外,耳濡目染,身体力行,使他对民间格斗术如痴如醉,十五六岁便成为远近闻名的格斗高手。

父亲普让曾效力于新嶍营,为外委把总。普承尧与兄普承清、弟普承忠和普承春从小随父同行习武,深受军营环境影响,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同营兵操练起来拳脚刚劲有力,动作虎虎生风,被官兵们戏称为“普氏四虎”。清道光元年,云南永北厅(今永胜县及华坪县)和大姚县爆发了以傈僳族为主的各族农民起义,云贵总督史致光抽调各府、州、县营兵进行镇压,普让在参与平叛战争中作战勇敢、表现突出,经上司推荐,补缺江西文英营都司,后因多次立功,又晋升为湖北营游击。

初入湘军

清咸丰元年(1851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在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了反对清王朝封建统治及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先后占领了湖北、江西、安徽大部。晚清时期,军政早已腐朽不堪,满八旗、汉八旗及绿营都已没有什么战斗力,面对太平军的频频进攻,清军丢城失地,节节败退。在此危难之际,清廷采用了汉末平定黄巾军起义的方法,让地方募集团练,来抵御太平天国起义。在全国诸多乡勇团练中,曾国藩的湘军是最成功的。当然,满族中也不乏血性的汉子,如时任御前侍卫的满洲镶黄旗人塔齐布便是其中一位。面对内忧外患、岌岌可危的大清王朝,他自荐带兵镇压。一到湖南,立马召见当地驻军将领,商议讨伐太平军事宜,当他看到身材魁梧、皮肤黝黑、声音洪亮、快言快语的普承尧时,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两人一见如故,塔齐布毫不犹豫把普承尧收到自己麾下。此后,两人情同手足,并肩战斗,出生入死,奔赴战场。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猛攻湖南重镇长沙,塔齐布率军守城,成功阻挡了太平军。曾国藩在湖南创建湘军时,塔齐布辅助曾国藩训练刚组建的湘军火器营,曾国藩对他寄予厚望,称赞他“可堪大用”。他也成为曾国藩麾下唯一的满人将领。咸丰四年(1854年),塔齐布收复湘潭,普承尧无疑是跃马扬鞭、挥刀向前、杀入敌阵的第一人。接着,塔齐布转战湘鄂,屡为前锋,带领普承尧等收复岳州、武昌、田家镇等地。每遇恶战,塔齐布、普承尧冲锋陷阵,双进双出,瞬间便可杀出一条血路,塔齐布的临危不惧令普承尧心悦诚服,普承尧的英勇善战让塔吉布刮目相看,他们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塔齐布的言传身教下,普承尧学会了不少打硬仗、打恶战的方法和技巧。咸丰四年(1854年),塔齐布与湘军将领李续宾、罗泽南合兵进攻江西,罗泽南人马到马岭坳,塔齐布部下彭三元率部在左堤迎敌,普承尧在右堤迎敌,李续宾率部迎战太平军1000余人。太平军将领罗大纲枪杀六品军功彭和祥、候选知县李杏春等,湘军大败。当天夜晚二更时分,李续宾带领彭三元、普承尧等3000余人过左右两堤,赶制布袋装土填沟,工程快完工时,被外出撒尿的太平军发现,双方混战在一起,湘军在交战中缓慢推进,罗泽南急率2000余人支援,李续宾亲擂战鼓,将士拼死肉搏,湘军逐步占据上风,太平军韦俊率山上1000余人下山救援,被打退。彭三元与普承尧追敌至江边,阵斩太平军大将韦以德、石镇伦,共歼灭太平军2000余人,湘军放火焚烧了太平军营寨,夺得战利品若干,胜利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