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宋代吉州窑黑釉剔刻梅花纹大盘
图2 宋代吉州窑黑釉剔刻花梅瓶
吉州窑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该镇曾是东昌县城所在地,吉州辖,窑址因此得名,亦称“东昌窑”“永和窑”。吉州窑是江南地区一处闻名遐迩的综合性窑场,濒临赣江,面对青原山。吉州窑产品行销海内外,其独特的装饰手法对瓷都景德镇元代青花瓷的勃兴有直接推动作用。该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研究中国陶瓷制造工艺、装饰工艺都有积极意义。2001年,国务院将其遗址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代单玮《清都观记》载:“镇距城十有余里,濒江带山,聚为井落,凿山火土,埏埴为器,贸易于四方。瓦砾尘埃,所在如是。”南宋宰相周必大是永和镇人,他在《文忠集》中写道:“遂上鸡冈,永和之朝山也,窑泥皆仰给于此。遇地脉可凿。蹑阶以入,深至数十丈,初取皆细泥,见风乃凝如白石。一穴尽,即他之,山为之盖,不知几百年……”指明吉州窑烧造瓷器的原料来源。
根据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吉州窑创烧于晚唐,发展于五代、北宋,盛极于南宋,元代虽有延烧但趋于衰落,明中期曾有过小规模生产,随后废弃停烧。经考察,是由于瓷土用尽而废。明末清初方以智《游水和记》:“宋末窑变,乃移于饶。或曰土断,近之不见。”景德镇属饶州府辖,说明吉州窑瓷土短缺后,窑工迁移到景德镇窑区。清朱琰《陶说》卷二《说古》:“吉窑颇似定器,出今吉安之永和镇。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宋文丞相过时变成玉。工事闻于上,遂封穴不烧逃之,故景德镇初多永和窑工。”这些记载散见于多种文献,可见民间对该窑的推崇。总之,永和窑工迁移景德镇,对当地瓷业发展特别是蔚然一新的装饰风格对景德镇制瓷的影响是显著的。
吉州窑是一处同时掌握南北方名窑制瓷技艺,生产多种器型、釉色、纹饰产品的综合性瓷窑群,烧造的瓷器富有浓郁地方风格和多民族艺术特色,大致可分为青釉瓷、乳白釉瓷、黑釉瓷、白釉彩绘瓷,黄、绿釉刻花纹瓷和瓷塑等,尤以黑釉剪纸漏花,剔刻花和白釉彩绘,玳瑁纹饰,木叶贴饰,点彩和水波纹,花鸟奔鹿等装饰艺术著称于世,形象生动,标新立异,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
来源:收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