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治学 精彩人生
|
|
|
|
——读《走近钱学森》有感 钱学森院士是我最崇拜的一位科学巨人,他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怀着对这位为我国国防科学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老科学家的崇敬之情,我认真研读了叶永烈所著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走近钱学森》一书。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钱老求真务实、治学严谨的科学精神。 时间追溯到1933年,当时钱学森在国立交通大学机械系读三年级。一次水力学考试,他发挥出色,所有的试题都回答圆满。班主任金教授对这位学生的表现相当满意,在试卷上全都打上钩,给出了满分100分。但是,当试卷发下来以后,钱学森自己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错:在公式推导的最后一步,将“Ns”写成了“N”。于是立即举手发言,指出自己的错误,主动要求扣分。金教授一看,果然这个小错被忽略了,于是扣掉4分,给了他96分。这份珍贵的试卷在上海交大保存至今,现在看来,它已不仅仅是一份试卷,从这份试卷上,我读到了钱学森为何在成功之路上走得这么远。 《走近钱学森》这本书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科研是一次深刻的洗礼,我所从事的医学同样也是一门理论及实践极强的学科,通过研读该书,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刚刚参加工作,从事临床工作的我们而言,毕业仅仅是从医之路的开始。临床医疗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对疾病、人体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应该怀着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敬畏的心情,以“我是一名小学生”的低调姿态,不断刻苦地训练基本功,细心品味、精深研读、把握最新医学教材、治疗指南,注意积累,向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医务人员虚心请教,脚踏实地地认真走好每一步,做好医学继续教育。同时,由于我们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每一天的临床、教学工作中做到“严谨、严肃、严格、严密、周到、稳妥、细致、可靠”,严防医疗差错的出现,切不可因粗心大意、不求甚解给患者、医院、社会带来负面效果。科研上求真务实、踏踏实实地阅读文献,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论文撰写,认真做好学问。 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们应该学习钱老这种严谨的科研作风,利用好零星的宝贵时间,不断阅读国内外文献,充实自我,坚持做好笔记、写读书心得,积累新理论、新方法,认真学习、总结当今的最新学术进展,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知识,使临床工作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让自己成为一名终身学习型、知识型的临床医务工作者。(郭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