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典型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约占全部狼疮病例的70%。因为其可以引起面部皮疹、脱发,最直观的影响外貌,所以很多人认为它只是皮肤病的一种,并不会给身体造成多大的危害。但事实上它可以伤害皮肤、粘膜、肾脏、血液、心脏、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和系统,危害程度不亚于癌症,给自身和家人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自身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治疗、预后及临床研究均有重要意义,先就临床系统红斑狼疮常见的自身抗体浅析如下。
[抗核抗体ANA]
ANA泛指针对各种细胞核成分的抗体,是与自身组织细胞的细胞核发生反应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ANA阳性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条件之一,因此,临床中对怀疑狼疮的患者,ANA常作为初筛指标。但是,ANA并不具备特异性,除狼疮外还可见于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等多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外,健康人群中,尤其是老年人,或者是自身免疫疾病病人的家属,也可出现ANA阳性,健康人群中阳性率为5%。因此,并不是所有ANA阳性者都患了狼疮,一定要结合狼疮及其他检查才能做出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
[抗双链DNA(dsDNA)]
抗dsDNA在狼疮的诊断中有较高的特异性,且与疾病活动程度相关。dsDNA阳性病人较dsDNA阴性病人肾损害发生率更高,是狼疮肾炎的相关性指标。在狼疮患者的诊断阳性率为70%-80%,特异性约为70%。
[抗组蛋白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是狼疮相关抗体,也可在其他自身免疫疾病中出现,在药物性狼疮病人中阳性率达95%(包括抗结核药物、麻醉药物、精神病药物、甲亢治疗药物、某些降压药物等,均可能诱发药物性狼疮)。
[抗Sm抗体]
抗Sm抗体在SLE中阳性率仅为30%-40%,但特异性高,达92.2%,是SLE的血清标志抗体。但其不与疾病活动性相关。抗Sm抗体阳性,很大可能是狼疮,但抗Sm抗体阴性,并不能排除狼疮。
[抗U1RNP抗体]
抗U1RNP抗体抗体是混合型结缔组织病的特异性抗体,但在狼疮患者中常与Sm抗体一起出现。
[抗核小体抗体]
抗核小体抗体也是狼疮的特异性抗体,比dsDNA、抗组蛋白抗体更早出现,也是狼疮肾炎的标志性抗体。
[抗SSA/Ro与抗SSB/la抗体]
抗SSA/Ro抗体与抗SSB/la抗体主要见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但也可在狼疮患者合并或未合并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时出现阳性情况。抗SSA/Ro抗体与抗SSB/la抗体在妊娠期经胎盘转移,可造成新生儿狼疮及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
[抗rRNP抗体]
抗rRNP抗体常在SLE活动期存在,且与神经精神狼疮相关。
[抗PM-Scl抗体]
主要见于系统性硬化症,18%的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重叠症可检出。
[抗Scl-70抗体]
几乎仅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中检出,在其他自身免疫病中极少有阳性检出,正常人均为阴性。
[抗Jo-1抗体]
最常见于多发性肌炎(PM),阳性检出率可达40%-50%,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的阳性检出率25%。
[抗着丝点抗体]
与局限性硬皮病相关,亦可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肤护理包括哪些措施?
各种皮疹、皮肤破溃、口腔溃疡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见的皮肤症状,少数患者还出现雷诺现象。对于此种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
(1)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皂液,避免化学制品、清洁剂接触。
(2)保持肢体末梢温暖,寒冷时要戴手套、穿袜子等,避免引起血管收缩的各种外界因素。
(3)皮肤溃疡伤口要保持清洁,使用无菌技术进行伤口换药,促进伤口愈合。
(4)环境护理 SLE患者因阳光或紫外线照射作用可产生抗原抗体反应促进狼疮发作,故因尽量避免阳光照射,外出时做好防晒工作,可戴宽边帽,穿长袖衣裤,涂防晒霜,冬季外出要带帽子或手套;电焊、复印机、投影仪、电视摄影灯等均可产生紫外线,长时间接触也可导致病情加重,应尽量避免。
(通讯作者:风湿免疫科 李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