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paratyphoid fever)是由副伤寒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病因

副伤寒的病原体有三种:①副伤寒甲的病原体为副伤寒甲杆菌,或称副伤寒甲沙门菌;②副伤寒乙的病原体为副伤寒乙杆菌,或称副伤寒乙沙门菌;③副伤寒丙的病原体为副伤寒丙杆菌,或称副伤寒丙沙门菌。在自然条件下,副伤寒杆菌一般只能感染人类,仅偶感染动物。
临床表现
1.副伤寒甲及副伤寒乙:与伤寒的表现极为类似。但病情相对较轻,病程也较短。其临床经过可分为初期、极期、缓解期和恢复期。可有如下表现:①持续高热,热型主要为稽留热,少数呈弛张热或不规则热;②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明显,舌苔厚腻,腹部不适,腹胀,可有便秘或腹泻,下腹有轻压痛;③心血管系统症状:相对缓脉和重脉;④神经系统症状:可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症患者可有谵妄,昏迷或脑膜刺激征(虚性脑膜炎);⑤肝脾大:多数患者有脾大,质软有压痛。部分有肝大,并发中毒性肝炎时,可出现肝功异常或黄疸;⑥玫瑰疹。
2.副伤寒丙: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可分为:

①伤寒型:临床表现与伤寒及副伤寒甲、副伤寒乙相似;②急性胃肠炎型:以胃肠炎症状为主,病程短;③脓毒血症型:常见于体弱的儿童。起病急,寒颤、高热,半数以上病人可出现迁徙性化脓性并发症。
饮食注意
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无渣饮食。退热后,食欲增强时,仍应继续进食一段时间无渣饮食,以免诱发肠出血和肠穿孔。(2016年门诊部传染病第八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