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
您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正文

细嚼慢咽是正道:"因噎致死"易发生

2020-03-14  
分享到:

吃东西被噎住,处理不当,可能会让人致命!玉溪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病房就出现了这样的惊险时刻。

2月2日,责任护士何雪玲在巡查病房时发现住在1床的老大爷面色青紫,面容苍白,情况不对,立即呼喊当值医生和护士进行抢救。瞬间科室护士和在岗的医生都往1床病房里冲,发现老大爷临床呈现呼吸急促快速转变为呼吸心跳骤停,情况不容乐观,同时,在患者口腔内见到有米饭阻塞。

科主任张继华立即带领在场的医护团队,对老大爷进行吸引器口腔吸引、吸痰管气道内吸引堵塞物、呼吸气囊辅助通气、胸外心脏按压、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等等,展开有序的抢救,并在老大爷的口、鼻腔内均吸出了大量的米饭、鸡蛋等食物。

经过抢救,老大爷心跳恢复,生命体征渐渐趋于平稳,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随即将患者迁入监护病房严密监测和治疗。科主任张继华再次为患者行床旁气管镜检查,镜下可见左、右主支气管里大量米粒及食物附着于气管壁上,进行反复灌洗后吸出大量的吸入物。

经过询问陪护后得知,原来老大爷是个急性子,喂饭时老大爷嫌陪护人员喂食动作太慢,于是反复催促,陪护人员按他要求在快速喂食后老大爷发生了喂食窒息,幸好责任护士巡视病房时及时发现,进行了有效的救治。

近年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室救治过数例喂食窒息、呛咳误吸、癫痫发作倒在田里误吸泥土和虫子、掉进粪坑误吸排泄物等病例,其中食物窒息者较多。科主任张继华提醒:食物团块完全堵塞声门或气管引起的窒息,俗称"噎食",是老年人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嘴部周边肌肉会逐渐衰退,咀嚼和吞咽能力也随之下降。此外,老年人的脑血管病变发生率高,容易造成吞咽动作不协调而噎食或进食呛咳而导致误吸,甚至窒息。

"因噎致死"是一件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会让人丧命的事情,人如果没有呼吸的话,心脏紧接着就会停止跳动,一般来说,心跳呼吸停止时间过长,超过4~6分钟,就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如果不小心被食物卡住或呛到时请不要惊慌,抢救噎食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及时识别诊断,如抢救得当,可使50%的病人脱离危险。被食物卡住后,首先应该让老人张开嘴,如果能看到喉咙深处卡住的食物,应用纱布或手帕等包住手指将卡住的食物小心抠出,或在此过程帮助老人自己将食物吐出来。如果食物卡的较深,应立即使用美国学者海姆里斯发明的海姆利克氏急救法帮助老人吐出食物。其具体操作方法是:

image005

意识尚清醒的病人可采用立位或坐位,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双臂环抱病人,一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病人腹部正中线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注意不要伤其肋骨)。

image007

(冲击腹部,一秒钟冲击五次左右,如果没有效果,请反复进行)

昏迷倒地的病人采用仰卧位,抢救者骑跨在病人髋部,按上法推压冲击脐上部位。这样冲击上腹部,等于突然增大了腹内压力,可以抬高膈肌,使气道瞬间压力迅速加大,肺内空气被迫排出,使阻塞气管的食物(或其他异物)上移并被驱出。这一急救法又被称为"余气冲击法"。

image008

如果无效,隔几秒钟后,可重复操作一次,造成人为的咳嗽,将堵塞的食物团块冲出气道。

自救--海氏法还可以用来自救。如果发生食物阻塞气管时,旁边无人,或即使有人,病人往往已不能说话呼救,病人必须迅速利用两三分钟左右神志尚清醒的时间自救。此时可自己取立位姿势,下巴抬起,使气管变直,然后使腹部上端(剑突下,俗称心窝部)靠在一张椅子的背部顶端或桌子的边缘,或阳台栏杆转角,突然对胸腔上方猛力施加压力,也会取得同样的效果--气管食物被冲出。

image010

如果此时依然不能将卡住的食物吐出,请立即联络救援人员寻求帮助。

希望每一个朋友都能够懂得急救方法,如果身边人突然发生了这类情况,一定要及时施救,以免错过黄金救援时间。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童云玫

无标题文档
医院地址:玉溪市红塔区聂耳路二十一号
专科预约方式:微信搜索添加关注“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公众号,
支付宝生活号关注“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等进行手机支付预约挂号服务。
版权所有: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
制作单位:玉溪网 
滇ICP备2020008668号-1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0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