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建设中的力高箱包公司厂房 
新平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玉溪新闻网讯(记者 陶晓兰 吕向群/文 许镛/图)依托县内丰富的矿电资源,新平在十年间迎来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地方财政收入连年攀升,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完善产业结构、改变矿电产业一枝独秀的局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新平县委、县政府以招商引资为重要抓手,开始尝试一条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平之路。 7月11日中午,火辣辣的日头照射着新平坝子,让每个人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热气。与这高温同步的是新平工业园区桂山片区各个企业的建设热度。站在桂山片区三楼办公室的走廊上,对面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工地就是力高箱包公司正在建设的二期工程。这个通过招商引资进入新平的大型箱包制造公司于2011年8月试生产,随着二期工程的建成,将解决新平县1500人就业,每年创造500万美元外汇。 在离力高箱包公司工地不远的一间简易房里,云南琴淮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来自广东的龙永能正忙着与设计人员商讨公司的厂房设计和酒庄效果图。门前稍低的地方就是如火如荼建设中的工地,不久后,龙永能理想中的厂区——一个集生产、储存、灌装、参观游览于一体的酒庄旅游文化园也将在这里生根成长。 在新平工业园区,这样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正在轮番上演。“十二五”期间,新平结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个翻番”、“两个倍增”的目标要求,积极培植后续产业,以改变矿冶产业一枝独秀的局面,为新平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基于这样的发展思路,新平以“一园三片区”布局为依托,在累计投入近3亿资金做好园区“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收储的同时,大打招商引资牌,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招商引资成效明显,陆续开工的招商引资项目为新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架起了新的支点。 招商引资调整结构 新平国土面积4223平方公里,占全市的27.6%,其中98%为山地,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这些山地蕴藏了储量惊人的矿产资源,使新平成为云南省矿产资源主要富集地。其中,铁矿石探明储量5.86亿吨,占全省储量的48%;铜金属172.7万吨,占全省探明储量的25%。境内高山峡谷,造就一江三十二河,水资源总量19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127.2万千瓦,可开发利用52.4万千瓦,具有山头蓄水、山腰发电、山脚灌溉的独特优势。 正是基于丰富的矿电资源优势,近年来,新平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经济结构逐步实现了从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重要转变。“十一五”末,新平矿冶业已形成大红山两矿、仙福公司、球团公司4户企业为主的铁铜采选、炼轧、烧结等产业链;电业形成县城220千伏变为核心、5座110千伏变为骨架、35千伏变辐射各乡镇、10千伏变辐射各村的输变电网络;建成小水电站22座、火电站4座,装机容量达15万千瓦。2010年,矿电产业完成产值10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5%;实现增加值28.6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96%,矿电产业由此成长为新平工业经济中的“排头兵”和“顶梁柱”。 借力于矿电产业,2011年,新平工业总产值达到142.02亿元,同比增33.9%;工业增加值45亿元,同比增51.3%;实现利税22.02亿元,增23.9%。全县GDP增长33.84%,工业贡献率为83.91%,拉动GDP增长23.39个百分点,完成工业税收12.33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68.55%。新平地方财政收入跃居全市第二,工业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富民强县的助推器。 面对取得的巨大成绩,新平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居安思危,认真剖析新形势下新平的发展方向。结合“十二五”发展目标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新平主动查找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短板”。经过深入分析,工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型、粗放型、单一型经济突出;工业产业链短,矿电一枝独秀;农产品加工滞后;水能、生物等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滞后等问题一一摆在面前。 但新平的优势也很多。境内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条件多样;特色农业和经济林果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独特的哀牢山风景、花腰傣风情享誉海内外;国道、省道和正在建设的泛亚铁路、昆曼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更加便利等优势也被新平县委、县政府清醒地认识到。 在进一步理清县情之后,新平县委、县政府以敢于担当的务实态度,迈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谋求建设一个重工业、轻工业齐头并进,工业产业链完整,以工业带动农业和服务业,抗风险能力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新平。明确了新平未来工业发展的方向之后,有计划、有目的地招商引资,来构建新平工业发展的新格局成为各界的共识,招商引资在新平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创新方式百花齐放 基于对外部环境和自身实际的精准认识,新平抓住东部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有利时机,结合省、市两级党委、政府提出的“工业上山、项目入园”和低丘缓坡地综合开发利用,于今年重新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扶持工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明确规定,县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成长性好的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改造;加大创税奖励力度;对工业项目用地在严格遵照国家土地政策的前提下以奖代补;鼓励企业加快品牌创建;加大项目贴息力度;扶持企业向外拓展;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等。这一文件,是新平有史以来对工业发展支持力度最大的政策措施。 有了优惠政策,如何才能吸引更多客商到新平投资呢?与常规的走出去大力推介自己的办法相结合,新平今年的招商引资还采取了“请进来”的方式,结合产业链的延伸,以商招商。人们很快发现,这种目的明确的招商方式效果超出预期,不仅项目落地比例大幅提高,项目落实的速度也非常快。 4月7日,依托力高箱包有限公司,围绕打造箱包生产完整产业链,新平县举行了今年首次大型招商会,主要由力高箱包公司董事长邀请了35位浙江客商到新平参观洽谈。这次招商在短短两天内签约23个项目,总投资23.7亿元,其中合同项目12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是,不仅是箱包配件项目,很多农产品深加工项目都深受客商青睐。 6月26日,依托仙福钢铁集团公司,新平县举行第二次大规模招商洽谈会。成功签约25个项目,其中合同项目10个,意向性协议15个;总投资45.6亿元,项目涵盖工业、农业、市场建设、酒店、市政建设等领域。 7月3日,通过专项招商引资,云南活发集团铁多金属矿开发及深加工项目落地新平,项目总投资60亿元,三期工程全部建成达产后,能解决1万人就业,创造产值150亿元、税收8亿多元。 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新平共签约50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28.7亿元,其中,投资项目合同26个,概算投资总额73亿元;意向性合作协议24个,概算投资总额55.7亿元。 对于短时间内如此高的签约率,新平县工业商贸和科技信息局局长陈强表示并不意外。他认为,这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创新招商方法得到的结果。今年在前期有效对接的基础上,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招商,客商来到新平以后能直观地看到新平的发展环境,以及外来企业发展的红火景象,感受到新平各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态度,更容易打消疑虑投资新平。 琴淮酒业的龙永能就是在感受到新平魅力后,才决定投资的。“看一个地方的状态就能看出地方政府的领导能力和办事效率。”龙永能说。龙永能的生物酒项目总投资过亿,4月7日签约,6月底已开工建设。他感慨地告诉记者:“刚来的时候也有些担心,怕招商招进来后政府就甩手不管了。投资者最怕拖,办个证照手续拖个一两年,心都凉了。现在则很放心,因为县委、县政府很用心,前期许多工作一直有人在协助我们做。”正是有了这“放心”,他在憧憬自己酒庄美好未来的同时,爽快接受县里的招商代理聘任,希望以己之力,介绍更多的朋友到新平投资。 龙永能的际遇是新平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个映射。为了让客商“进得来、投得下、在得住”,新平着力从各个方面抓好招商引资服务工作。在新平,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招商跑项目成了寻常事,很多领导都对新平招商引资项目如数家珍。相关部门也结合新平发展实际和需要,积极储备和策划、包装项目,利用各种展会进行对外宣传,与客商进行有效对接。项目签约以后,相关部门的后续跟进服务也及时到位,建立起“一个重点项目、挂钩一名县级领导、配备一个服务乡镇、选定一名直联干部”的“四个一”帮办制度。通过“保姆式服务”,做到“意向性项目抓落地,合同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产”的目的,办事效率大为提高。 力高箱包公司经理杨家玲是安徽人,她对新平的服务赞不绝口:“我们公司2005年就与新平有劳务协作关系,他们一直很支持我们的工作。总部决定来这边投资后,县里也很关心支持我们,前期工作都是他们在做,感觉比其他地方服务更好。” 得益于招商引资后的良好服务,目前,新平工业园区项目建设遍地开花。4月签订的12个合同项目已有6个开工建设,其余将在8月至10月陆续开工。6月签订的项目也在积极推进。这些项目涉及食品加工、生物酒、中药材、农产品深加工、五金建材、商贸流通等领域。建成投产后,将为新平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结构调整富民强县 纵观新平县“十二五”以来的招商引资项目,重点是以下几类:一是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相结合的项目,如成功引进两头在外的大型箱包公司及其配套企业;二是对资源的利用由不可再生资源向可再生资源转型,在两矿之外,大力推动风电、水电等项目的招商引资;三是围绕矿电产业链的延伸招商,做大、做强矿电产业;四是与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围绕新培植起来的特色农产品进行招商,开发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五是利用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旅游及服务业的招商。这种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招商方式,在对新平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布局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还将直接惠及群众,除提供2万多个直接就业岗位外,还会带动种植养殖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在力高箱包公司工地的正前方,一个相对简易的车间里,力高箱包公司170名本地员工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有的下料,有的缝纫,有的验收。一箱箱成品整齐地码放在车间两旁,等待车辆把它们运往广西口岸,漂洋过海赚外汇。这是力高箱包公司已经投产的车间。到三期工程全部投产后,该公司在新平的年产值能达到10亿元,创造税收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000个。“吸引我们的不仅是企业今后产生的税收,更重要的是8000个产业工人及其家人组成的庞大消费群。这些工人陆续进来后,将拉动新平一产业及三产业的发展。”桂山片区办公室主任郭健鑫告诉记者。 今年3月,华兴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亲自到全县各个收购点收购苦荞,农户体会到了订单农业带来的实惠;玉溪紫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落户投产,带动近万户农户种植紫甘薯;新平荘园经贸有限公司概算投资5800万元的苦瓜深加工项目投产后每年生产加工鲜苦瓜2.5万吨,可对目前新平种植面积不断增长的苦瓜产业提供新的疏解通道;琴淮酒业公司生物酒项目和满济堂药业的中药饮片加工,立足哀牢山600余种丰富中药材,将带动新平中药材的种植和发展…… 李卫是力高箱包公司的一名员工,他以前拉货收入不固定,风险较大,到力高箱包公司上班,工资稳定,有安全感,公司还为他买了养老保险。同样在力高箱包公司上班的员工刀美芳也说:“在这里收入稳定,可以得到保障,还能学到技术。” 45岁的孙莲英,也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她到曾华食品有限公司当了一名酱菜腌制工,在家附近就能打工,而且还能按时上下班,这对于在家务农的孙莲英来说,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事。 到7月2日,新平办理“农转城”11060人,在全市率先完成今年“农转城”任务。在新平,由于有力高箱包公司这类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出现,为“农转城”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农民愿意进城,除了政策吸引,首要一条就是要找得到工作。如果不能在城市找到工作,‘农转城’对他们来说就只是一个口号。从这一点来说,新平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布局,也将直接惠及老百姓。”新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春宏如是解读。 从矿电产业一枝独秀到轻、重工业合理布局,随着更多招商引资项目的建成投产,新平工业结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工业总量在增加,工业档次在提升,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完善,部分产业空白被填补,创造了更多税收。招商引资作为新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其重要作用正被新平各界深刻认识。 编辑:李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