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月,全市实施市外国内资金项目317项,使用市外国内资金193.7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4%。其中,使用省外资金149.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0%。在全省招商引资的统计报表中,玉溪招商引资资金总额站稳全省第二名的位置,仅次于昆明,增长幅度位列全省第一
玉溪新闻网讯 (记者 潘绍斌) 有人说,市场经济就是候鸟经济,哪个地方的环境适宜,投资商就飞到哪里。2013年以来,玉溪大地招商引资春潮涌动,“亲商、重商、挺商、护商”浓厚氛围的形成,玉溪“投资热土”散发出的强大魅力,引得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商如同一只只雨燕,纷纷选择玉溪作为自己的栖息地,筑巢生蛋,谋求发展。
市招商合作局提供的资料显示:1—6月,全市实施市外国内资金项目317项,使用市外国内资金193.7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4%,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345亿元的56%。其中,使用省外资金149.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0%,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53%,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03%。在全省招商引资的统计报表中,玉溪招商引资资金总额站稳全省第二名的位置,仅次于昆明,增长幅度位列全省第一。
解放思想作先导 直面差距敢担当
“从上半年的工作来看,玉溪招商引资工作从以往的小步慢跑到大步迈进,这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以解放思想作先导,直面差距敢担当,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的结果。”市招商合作局局长李明荣说。
“前面的标兵越来越多,后面的追兵越来越近”。面对省内以及西部同级别州市千帆竞发的发展态势,玉溪曾经的优势正逐步消失。与周边发展不断加速的地区相比,玉溪经济增长速度陡然间有了差距,开始面临经济“失速”的严峻挑战。
“差距就是潜力,就是发展空间。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自身资源来发展,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依靠招商引资,实现借力发展、跨越发展。”2012年的最后一天,在市委新班子第一次常委(扩大)会议上,市委书记张祖林的一席话引人深思。会议要求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决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固步自封的保守思想,抓住机遇,打破常规,迎接挑战,全面提升玉溪经济“海拔”,重新确立玉溪作为滇中经济强市在全省经济版图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发展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无止境。玉溪过去的成就归功于思想解放,现在的发展得益于思想解放,未来的辉煌也必将取决于思想解放。从根本上说,玉溪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是观念和思想上的差距。”2013年元旦假期刚结束,市委中心组学习和市委工作会相继举行,全市党员干部在讨论中说得最多的、感触最深的就是这一句话。
“玉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靠产业作为支撑,产业如何形成?靠项目。项目从哪里来?招商引资!”在玉溪,一场让所有人都深思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展开,让玉溪人的思想认识再一次得到空前统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立赶超之志,鼓奋进之气,创跨越之业”成为玉溪大地上发出的时代强音。
创新机制增活力 打造一流投资环境
对于西部地区来讲,区位优势都是相对的,资源优势各有千秋,劳动力成本相差无几,优惠政策被套紧了笼头,所能比拼的,就是看谁对形势研究得更透彻,谁的招商引资针对性更强,谁的投资环境更优良。要开创玉溪跨越发展新局面,就必须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敢趟“深水区”、敢打“攻坚战”,通过大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狠抓干部作风建设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把玉溪打造成创业兴业的投资乐土。
1月17日的,在全市招商引资大会中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张祖林有感而发:“当前,项目审批环节多、审批时限长已成为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中的一颗毒瘤。审批环节如果不精简、审批时限如果不压缩,干部作风如果不转变,各项措施如果不落实,推动玉溪跨越发展将是一句空话。各职能部门必须下最大决心,采取最有力的举措,精简审批环节,压缩三分之二审批时限,以一流的软环境让企业满意,让项目早日落地、早日达产。”
新年伊始,玉溪就先后推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玉溪市2013年度招商引资工作实绩考核办法(试行)》等一系列举措,决心通过机制创新破解发展瓶颈。
系列政策措施的迅速出台,为玉溪全面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健全了政策法制,完善了服务机制,强化了干部作风,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通过减少审批程序、压缩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玉溪正着力打造一流投资环境,营造亲商、爱商、护商的良好氛围,打造企业家的乐园、投资者的热土。
招商引资风生水起 争先进位百舸争流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软硬环境的打造,使得玉溪大地成为吸引投资者投资兴业的热土,各路客商接纷至沓来,在县区之间也形成了争先进位、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
“凡是省市外能够提供的优惠条件,新平都将努力提供;凡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投资政策,新平都将依法保护;凡是需要各级政府协调解决的事情,新平都将全力解决。”新平县委书记吴伯平在与客商座谈时,庄重地作出了承诺。短短6个月内,新平县就实施市外国内资金项目23项,实际到位市外国内资金22亿元。
七犀潭旅游文化开发、风力发电叶片生产、县城西入城口改造、早熟柑桔交易物流中心建设、金银花种植基地建设……这些来自华宁县招商引资项目库的投资项目,向投资者发出强烈的合作信号。
“元江要跨越,关键看产业”。一直处于经济低海拨的元江县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发展欲望,突出产业招商,以引进符合产业规划、生态建设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所需要的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为重点,延伸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成为元江人的一个共识。
“这几年园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支柱性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仍是园区建设的一块‘短板’。”易门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肖维春在对园区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的同时又深感压力很大。“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必须要紧紧围绕‘三主两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肖维春神色坚毅。
以冲刺千亿级园区为目标的红塔工业园区,更是充分发挥园区对项目落地和推进上的“洼地优势”,吸引了总投资近20亿元的19个项目在这里安家落户。玉溪机床厂、玉溪水电设备厂等19个项目实现集中开工,年内全部项目将进入园区建设并实现部分项目投产。同时启动了一期三、四批次1275亩土地征地工作,为让企业随时有地可选可用做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