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工业投产项目35个,在建项目20余个,可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 (记者 白诚颖)如何确保城镇化质量,让“农转城”居民有岗位、能增收?峨山县的一个做法是,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强化工业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支撑作用,狠抓工业园区建设,通过发展工业开发更多就业岗位,让进城农民住下来、能就业、有保障。 “没有工业化,没有产业支撑,城镇化就难以推进。”峨山县政府一名干部介绍,“农转城”的本质在于让每个进城务工人员都有岗位。要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就必须发展工业,狠抓工业企业的转型,推动工业园区化,发挥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该县全面落实促进工业发展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提振发展信心,提速提效。安排工业发展资金3000万元,专项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切实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抓好工业项目促建、促产、促效。同时,积极推进玉溪市大化产业园区建设,拓展产业承接能力,实现园区集群发展。突出铸造、化工、轻工、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定位,完善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搭建产业发展高位平台,形成多极带动、多点支撑的良好发展格局。 坚持产城一体、融合发展,采取多种有效模式,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承载能力。该县做好工业园区和产业园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提前收储建设用地,提升项目落地效率。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抓手,全方位开展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园区招商和以商招商。 通过发展工业经济推进产业集聚和结构升级,峨山县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呈快速增长态势,已占生产总值比重达60%,引资项目规模也创下历史最好水平,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的端倪初步显露。目前,该县已建成工业投产项目35个,在建项目20余个,初步估算,这些工业项目的发展,可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带动群众增收。 与此同时,峨山县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建立完善保障机制,为“农转城”转户进城务工人员解除后顾之忧。该县规定,“农转城”转户既可享受城镇居民的五项待遇,又可保留其在农村的五项权益,让他们盖上“两床被子”,准备“十件衣衫”,即转户在可保留农村土地承包权、农村承包林地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农村居民计划生育征地的同时,可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符合条件者可享受城镇低保,子女可在户籍所在地城镇学校入学,可申请城镇保障性住房,可享受城镇居民创业、就业保障扶持优惠政策。截至今年1月底,该县共有18283人转为城镇居民户。 来源:玉溪网 编辑:何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