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跃 李智林 实习记者 洪绍华 8月21日,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暨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上,夏立洪、谢兴荣、黄宪庭、董文献、陈勇、王学勤、李平、杨洋、解仕清、左广、孙云鹏11名中心组成员及市级领导怀揣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玉溪章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城乡规划建设、招商引资、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工作,总结、反思经验教训,摸清、把准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厘清、明晰推动发展的思路和途径。 在精彩的发言中,大家统一了思想认识、凝聚了发展共识:抢抓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坚定不移地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雷厉风行的作风,努力实现玉溪跨越发展。 既要“干事”也要“干净” 做一番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事业 在改革发展的征途中,玉溪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多。去年,我们干的事情没有一件是不难的:拆临拆违,仅中心城区就拆除近200万平方,十分困难;抚仙湖“四退三还”,尤其是退房还湖,让老百姓搬离祖祖辈辈生活的抚仙湖畔,非常困难;大龙潭引水工程前所未有,焊管接口多达数万个,焊接密度比头发丝还细……件件都难,事事都难。 “困难面前,如果我们知难而退,那跨越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白日做梦。”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谢兴荣联系玉溪市情和工作实际,围绕“广大党员干部如何做到既不贪不占、清正廉洁,也要敢于担当、勤政肯干”主题进行发言。他说,千难万难,畏难才是最难。光干净不干事不行,能干事不干净更不行。我们一定要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要求上来,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同时,正确处理好“干净”与“干事”的辨证关系,既不能因为勤政而忘廉政,也不能把刹风整纪力度加大作为自身不担当、不干事、不作为的挡箭牌。必须始终坚持廉政勤政两手抓、两促进,把“干净”与“干事”紧紧结合起来,以更加蓬勃的朝气、更加昂扬的锐气、更加浩然的正气,凝心聚力推动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投身全市改革发展大业,努力做出一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事业。 狠抓落实苦干实干 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市委副书记夏立洪就推进殡葬制度改革和美丽乡村建设发言时说,我市的殡葬改革围绕划定火化区、建成殡仪馆和经营性公墓、到2015年3月1日全市火化区范围内火化率达100%三个目标任务开展工作。目前,各县区都积极按要求和时间节点推进各项工作。下一步,将重点围绕清理整治乱埋乱葬这个核心任务,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强化工作措施,逐级负责、分类处理、整体推进、全面清理,严格按时限完成殡葬改革任务。二是全力集中整治乱埋乱葬、超标准建墓等行为,确保山水林田路干净纯洁。三是加大宣传,加强督促检查,加强规范管理,制定出台管理细则,确保顺利、按时完成殡葬改革任务。 如何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夏立洪谈到,去年以来,我市提出并实施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通过1年多的建设,做出了玉溪的特色:一是规划布局,突出重点。二是统一内容,整体推进。三是统一标准,规范实施。形成了一套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整合资源的措施办法,完善了一套资金投入机制。夏立洪设想,从2015年起,再用3年时间,与全省同步,到2018年全部完成玉溪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更高水平的新农村,打造升级版的新农村。 据资料显示,地震造成人员伤亡90%以上是由建构筑物倒塌和次生灾害所致。“灾害前的预防更加人道。”看红塔区,自1994年开展旧村改造以来,旧改率仅为69%。由于农村建房绝大多数选择自建,无专业机构和技术人员对房屋质量安全进行鉴定,存在规划滞后、设计不合理、使用不合格等问题,群众的房屋质量很难保障。“我们将深刻吸取鲁甸地震灾害的教训,结合红塔区的实际,着力处理好防震减灾与城乡规划的关系,努力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的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创新民房规划建设管理模式。”市委常委、红塔区委书记董文献说,鲁甸地震残酷的现实和血的教训表明,作为地震形势十分严峻的玉溪,决不能对防震减灾工作掉以轻心。 自1992年开始,玉溪把城市地震设防标准从7度提高到8度,但在广大农村,许多民居是不设防的,农村房屋抗震性差在云南省是普遍现象,玉溪也不例外。虽然自2009年以来全市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建设,投入补助资金4.68亿元完成了6.1万户危房改造。但是,农村量大面广的形势任务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农民建房存在较强的随意性,不按规划、规范,随意加层等现象较为普遍,有的新房从建好入住的那一天开始就是危房,增量还在不断产生。 针对这一现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勇认为,务必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城镇村庄建设,务必狠抓建设工程特别是房屋建筑安全质量,务必探索建立一套合乎市情的机制办法。今后,将加强各类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监管,把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对达不到抗震设防技术要求的,市规委会不审查批准项目,规划部门不出具项目选址意见书和规划设计条件,住建部门不进行施工图审查和竣工验收,环保部门不出具环评。要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和有关技术标准,决不能乱开口子。 时不我待抢抓机遇 以产业转型升级引领跨越发展 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成为我市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玉溪发展装备制造业符合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目前,全市装备制造产业共有45家规模以上企业,其中6户是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实现总产值53.6亿元,已初步形成研和数控机床、峨山铸造、通海五金机电、华宁风电设备制造、江川高端装备制造5个特色较为明显的产业园区。我市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约占全省10%,发展有基础有条件。”市政协主席黄宪庭说,结合玉溪实际,我市确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目标为201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工业增加值100亿元;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00亿元、工业增加值240亿元。力争通过5至10年的努力,把玉溪打造成为云南省重要的优质铸造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数控机床产业基地。这一目标,对各县区、园区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要高度重视,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发展规划;强化招商引资,加快重点项目引进;抓好人才培养;抓好项目落地,对项目审批、推进工作进行督查。 今年1—7月,全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864项,引进市外到位资金339.62亿元,同比增长53%,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9.6%。“全市招商引资平稳较快增长,时间任务基本同步。”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学勤分析了招商引资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后提出,要以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为契机,统一思想,重申责任,勇于担当,再掀招商引资新热潮。建议进一步落实市级领导联系推进重大项目机制,强化项目落地;强化推进园区招商平台作用;强化工作创新,提高招商引资成效;强化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招商主体的作战能力。 围绕促进全市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主题,副市长解仕清反思玉溪工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要“确保存量,做大增量,实施‘喷灌’和‘滴灌’,加快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包括巩固烟草及配套、矿冶两大传统产业,力争2017年,卷烟及配套产业增加值实现450亿元,矿冶产业实现240亿元;到2020年,卷烟及配套产业实现570亿元,矿冶产业实现280亿元。全力打造装备制造、生物两大主导产业,力争通过5—8年努力,将装备制造业培育成对我市工业发展贡献大的支柱产业。到2017年,生物产业增加值实现110亿元,2020年实现200亿元。积极培育信息电子、新能源新材料两大先导产业,力争2017年,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实现80亿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100亿元;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150亿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180亿元。 玉溪是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烤烟为主体,粮油、菜、果、花、药、林果、畜禽等协调发展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针对人多地少、水资源紧缺、街头调整任务艰巨等矛盾和问题,副市长李平说,全面推进高原特色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产业,差距在产业,难点也在产业,根本出路也在产业。如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绕不过、跳不开的坎。下一步,我市将按照农业产业现代化、农村建设城镇化、农民发展全面化的思路,以全面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把玉溪建成云南重要的高效农业示范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基地、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和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的目标,为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而努力。 一张高速公路建设融资模式效益对比表格发放到每一位与会者手中,一幅玉溪市高速公路建设图纸在会场内展开,副市长左广以图示演,介绍了我市高速公路建设推进情况。我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建设模式,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掀起新一轮高速公路建设热潮。晋红高速公路去年10月动工,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建设。“晋红高速目前的建设进度在全省12条地方高速公路中排名第一,呈澄高速排名第二”。按照规划建设“三纵五横”的高速公路,就将实现通到每个县城、县县通高速的“大玉溪”高速公路网覆盖。 副市长孙云鹏用三句话概括我市旅游产业发展,一是成效显著,二是差距不小,三是机遇大于挑战。围绕抓项目促投资,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我市储备、建设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旅游固定投资累计完成超过100亿元,“十二五”以来完成83.2亿元。今年1—7月,全市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趋势,累计接待国内旅游者1263万人次、同比增长16.54%;实现旅游总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22.67%。 孙云鹏说,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系列决策部署,推动我市大旅游产业培育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推进估算总投资达2700多亿元的澄江寒武纪乐园、仙湖锦绣、北岸湿地、樱花谷等40个旅游项目建设,确保到2020年,全市累计实现旅游固定资产投资1400亿元、增加值213亿元,旅游产业成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把玉溪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大胆创新破解难题 像抓经济一样抓社会事业 财政资金紧张,社会事业如何创新发展?去年以来,各级各相关部门用心做好招商引资这篇大文章,在利用社会资本推进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融资16亿元,全面启动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暨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利用市属投融资平台,筹措建设资金,实施玉溪师范学院成教学院异地重建项目;引进北京金大洋控股公司联合省医投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一所三级综合医院和健康产业园;引进华润集团参与,投资3.45亿元建设独立建制的市儿童医院项目;引进云南龙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合作伙伴,申请德国促进贷款2200万欧元,投资4亿元,建设澄江化石博物馆。 “虽然我们在社会事业项目的市场化运作上进行了有效探索,但社会事业项目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的格局并未根本改变,如今各级政府财力十分有限,社会事业项目建设资金更加紧缺。”副市长杨洋在分析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项目促发展,以投资促跨越”的社会事业发展思路:规划先行,科学合理制定规划范围、建设规模、时间安排;破解资金难题。在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强化市场意识,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事业项目准入论证机制;做实前期工作,积极谋划、储备、开发一批项目,建立门类齐全、具有前瞻性的项目库;注重提速增效,像抓经济发展项目一样抓社会事业项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绿色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