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志云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影响下,玉溪招商引资以改革创新为统领、调结构稳增长为主线,全市实施市外国内引资项目1090项,引进市外到位资金605.36亿元,其中省外到位资金385.62亿元,无论省外省内资金均较2013年大幅增长,全市招商引资保持健康快速增长态势。这一切得益于去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的创新、务实,在创新的引领下玉溪2014年的招商引资呈现五新态势。 一新 机制完善取得新进展 去年,全市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中共玉溪市委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精神,从组织领导体制、工作推进机制、服务管理机制和规范招商引资活动等方面对全市招商引资重点工作进行了细化完善。成立以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玉溪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增强了工作的推进力度。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推进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工作制度。强化对项目的落地推进。落实了招商引资重点工作责任分解,增强部门的工作责任。优化调整了市产业招商总局和责任单位,科学合理整合招商资源。建立县区和市直责任单位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招商引资的主体责任。修改完善了年度考核办法,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均衡发展。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保证。 二新 务实招商有了新举措 借助展会和经贸洽谈会平台,抢抓展会招商。仅参加第十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经贸洽谈会就签约7个项目,投资总额包含人民币46.7亿元和外资12.5亿美元,涉及生物医药、特色农产品加工、电力和信息平台建设等行业。开拓创新,力推商会招商。借助云南省浙江商会平台,成功组织开展以“‘绿色之约 逐梦玉溪’百名浙商玉溪行”为主题的大型招商推介会,累计签约26项,总投资179亿元人民币。主动出击,强化项目对接。为全面贯彻党中央转变作风、厉行节约的文件精神,市委、市政府领导率先垂范,以产业为导向、项目为基础,亲率招商小分队,携项目先后赴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开展招商引资对接活动近20次,走访各类企业近200家。这种点对点的精准式招商取得了实效。同时,广泛联系,通过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等方式邀请有投资意向的客商前来考察,先后有国内外70批次、300余人前来实地考察,对接涉及电力、商贸物流、新能源开发和健康养生等领域的项目。 三新 队伍建设有了新形象 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主要内容,紧密联系招商工作实际,打造了一批能吃苦,敢担当、团结务实的招商队伍。加大了业务培训力度,积极选派市县区招商系统干部赴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高等院校及招商引资先进典型单位进行专业培训、交流。多次举办项目包装策划、统计分析等培训班,极大地提高了招商引资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素养。同时,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机关管理工作也得到了规范。建立了《学习制度》、《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公务接待管理制度》等20余项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四新 产业招商有了新动向 经济要跨越,关键看产业。产业招商曾经是我市的短板,更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既要抓总量,又要顾及质量。据市招商合作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明荣介绍,与去年相比,全市各县区、园区在聚焦产业招商、突出特色、差异化发展上有了新认识。 红塔园区围绕商贸物流,新平、元江等县围绕高原特色农业精深加工,易门围绕滇中新区产业的对接配套进行招商。起步较晚的大化产业园区也在认真研究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分析当前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规律,结合园区实际,确定产业方向,包装了大化产业园区服务业配套园、车用铝合金轮毂及压铸件、汽车橡胶配件生产基地和年产50万吨精密铸钢等30余个项目。 五新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在2013年高增长的基础上,2014年仍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来之不易。招商过程中,土地、资金、规划、指标、地价等要素保障支撑不了是最大的难题。各县区和园区千方百计破解难点进行招商引资取得了成效。据了解,易门县以打好“园区经济战役”为主要任务,突出以园招商,创新建园模式,引进驻滇广东商会,开发建设产城融合的粤港产业园区“园中园”项目,探索出一条“以商建园,以园招商”的路子。华宁县风电项目延伸产业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全年新签约10个项目,协议总投资63.3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4个项目已开工。新平县围绕“褚橙”平台,进行高原特色农业的深度开发。通海县突破要素保障难点,工作有明显进展。截至2014年11月完成市外国内资金引进24.38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97.5%。元江县以新能源、农业光伏招商引进的项目实现了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落地。澄江县在项目整合、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新进展。高新区以云计算项目开工建设为契机,围绕电子信息产业进行推荐和深度对接,打开了高新区发展信息新兴产业的大门。 编辑:何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