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溪日报记者 唐文霖
日前,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德华做客央媒宣传推介玉溪,拉开了即将举行的七彩云南 抚仙玉溪—2016年“收获金秋 共谋发展”玉溪投资峰会宣传序幕。
“十三五”开局之年,玉溪招商引资继续延续“十二五”高歌猛进态势,保持高位增长。截至9月,累计引进市外国内项目831个,实际引进市外国内资金601.47亿元,同比增长23%。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各类招商引资项目3136项,实际引进市外资金1935亿元,分别是“十一五”的6.18倍、6倍,年均增幅超过40%。
对此,市招商合作局局长李明荣给出了这样的评价——“高位推动、强势推进;务实精准、聚焦重点;异彩纷呈、硕果累累,招商引资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位推动 强势推进 再造环境
从“着力做好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招商引资三篇大文章”,到提出“政策一宽再宽、利益一让再让、服务一改再改、环境一造再造”新要求狠抓招商引资工作。自进入“十二五”,特别是2013年全市招商引资大会召开以来,招商是第一要务、引资是第一抓手的理念得到进一步确立,市、县区党政主要领导抓招商引资的高位推动工作格局得到全面强化。
从重新成立各级政府直属的招商合作工作机构,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招商队伍,到各县区和各工业园区纷纷组建产业招商分局,强化了专业招商力量。从市、县区制定一系列招商引资工作意见,到层层实施目标管理责任考核。玉溪构建起了党政统一部署,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全面参与的招商引资强势推进工作机制。
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取消、下放、调整432项行政审批事项,到优化再造行政审批流程提供高效优质行政服务。从制定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办法,到实施“七位一体”工作推进机制,明确“四再”要求促进外来投资增长。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政策的进一步完善,玉溪在打造亲商、重商、安商、护商的良好投资环境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
与此同时,随着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六城同创”的加快推进以及社会治安工作的全面加强,随着路网、航空网、水网、能源网、互联网“五网”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提升,十大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快。通过全力以赴打造宜居宜业良好投资生态圈,玉溪正成为吸引投资的凹地,创新发展的高地。
高效务实 精准发力 高潮迭起
为了让玉溪招商引资走向全国融入世界,“十二五”以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开展招商引资宣传推介工作,仅市级层面每年不下20次,有效扩大了玉溪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
通过积极开展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十二五”以来,玉溪分别与广东佛山、福建泉州和厦门以及湖南郴州等城市建立起了招商引资对接机制,并与北京顺义区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通过加强与德国工商大会的交流合作,积极推进玉溪加入中德工业城市联盟,着力将玉溪打造成为云南对德交流合作平台。
从南博会、云台会、泛珠会到加强与外省驻滇商会合作,从组织“相约春天共筑梦想”“收获金秋共谋发展”春秋两季大型招商活动到开通“玉溪招商网”和定点对接重点企业,“十二五”以来,玉溪积极展开会展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定点招商,构建起了请进来、走出去,用好大平台、加强大协作、实现信息化的高效务实招商工作运行机制。
紧扣“三区一港”发展定位和“342”产业布局,锁定基础建设、城市发展、产业转型、民生改善四大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实施重大项目招商。晋红、江通高速等一批“五网”基础建设项目开工,华为、上海电气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入玉,新天地、华美立家等一批城市发展重点项目落地,东恩国际产业园、中德产业园等一批园区重点招商项目入园。
提升基础 助力转型 推动发展
从玉磨铁路到武易高速;从通用机场到航空货运枢纽;从风电场到光电场;从输油管线到输气管线;从大数据中心建设到城乡宽带普及;从新建水源工程到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招商引资为路网、航空网、电网、水网、能源网、互联网“五网”基础建设不断注入新动能。
从东近面山休闲公园到新天地等城市综合体;从棚户区改造到保障房建设;从实施信息化城市建设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从实施85所美丽校园建设到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招商引资为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民生改善提供了坚实保障。
红塔区立足现有钢铁和卷烟配套产能,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转型发展。华宁引进风电设备制造龙头项目,建成西南最大和全国配套最齐全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易门县立足贵研铂业打造中国铂都。高新区引进众多大数据和互联网企业快速成长为云南信息产业发展新高地,立足沃森、嘉和、达利园等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生物医药和现代食品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高新区北京顺义产业园、易门工业园区中德产业园、红塔工业园区东恩国际产业园等一批“园中园”招商引资项目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发展平台。招商引资为玉溪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随着湖畔圣水、太阳山希尔顿、寒武纪乐园、华美立家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随着农村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服务外包、互联网交易平台等一系列新业态项目的引进和发展,正有力推动着包括旅游、服务等在内的第三产业提档升级。
“十二五”以来,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占到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60%以上,成为推动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动力。招商引资企业在纳税前10名大户中占到了半数以上,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招商引资项目在二、三产业中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渠道,为推进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