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分被骗走的血汗钱,都是群众对平安的期盼;每一条被斩断的诈骗链条,都是对犯罪分子的震慑!”面对不断翻新、严重威胁群众财产安全与社会稳定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华宁县公安局以“零容忍”姿态主动出击,通过情报引领、协同作战和源头防范三记重拳,全力筑牢反诈防线,为百姓“钱袋子”保驾护航。
情报利剑 直捣犯罪核心
华宁县公安局深知情报信息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的关键作用,组建侦查中心主导的情报研判专班。依托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深度整合银行流水、通讯记录及网络行为等多维数据,构建高效反诈情报体系,实现对犯罪窝点与人员的精准锁定。
5月以来,刑侦大队通过研判发现了一个利用电话卡进行拨打诈骗电话的团伙。经过连续多日的不间断的分析和追踪,专案组抽丝剥茧,成功锁定了专门为他人其提供“跑分”服务的犯罪团伙。刑侦大队迅速组织警力,制定周密的抓捕计划,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3人,打处“两卡”犯罪窝点1个,查获作案手机3部、电话卡6张,有力地斩断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信息链条。“这些卡,每张卡要拨打数十个诈骗电话,专门针对不特定人群实施诈骗。”反诈中心民警黄俊这样说。
年初至今,全县共立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案件74起,破获2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6名,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7.39万元。
协同作战 凝聚止付合力
华宁县公安局深化与银行、通信运营商等多部门联动协作。与银行建立涉案账户快速止付冻结通道,确保接警后第一时间拦截资金流向,最大限度挽回群众损失;联合运营商强化涉诈电话、短信的实时监测拦截,及时关停涉诈号码及网站,阻断诈骗信息传播路径。4月11日20时许,华宁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国家反诈平台推送一条高危预警:华宁县华溪镇一村民有一笔8万元的不正常转账,疑似被诈骗的预警信息。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正当派出所民警找到受害人时,发现其刚从银行贷款12万余元正要进行转账。民警见状及时进行劝阻,并对之前转账的8万元立即启动紧急止付程序,同步联系银行对账户进行冻结,最终在10分钟内完成资金拦截。
这样的速度,得益于华宁县公安局与银行打造的协同机制。刑侦大队副大队长李伟表示:“我们与全县的6家银行建立7×24小时应急通道,今年通过预警劝阻740余人次,成功止付涉案资金286万元,避免潜在损失超39.8万元。”
在跨区域协作方面,华宁公安同样成果斐然。2月23日破获的“杨某某等人诈骗案”中,专案组辗转四川、广西、贵州、广东等地,在当地警方配合下成功抓获6名嫌疑人。“这个团伙专门针对国内外居民实施诈骗,同时该伙人员还实施偷渡等违法犯罪”办案民警陈明说。
源头筑防 全民反诈成势
“大爹,接到自称'公检法'要求转账的电话,记住三个'不':不听、不信、不转账!”6月18日,在“全民反诈宣传月”活动中,民警郭艳芳正用方言向老人们讲解防诈口诀,她手中的的宣传册详细写明了各类诈骗的防范方法。
大队创新采用“线上+线下”立体宣传模式。线上借力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推送反诈视频、图文及海报,揭露常见诈骗手法与防范技巧,系列短视频引发网友广泛共鸣。线下组织民警深入社区、校园、集市,举办专题讲座、发放资料、现场答疑,并针对不同群体精准施策:向老年人揭露保健品及养老诈骗陷阱,对学生群体警示刷单与游戏诈骗风险,为上班族解析网贷及冒充公检法诈骗套路。同时建立群众举报奖励机制,激发全民参与热情,营造浓厚反诈氛围。
今年以来,刑侦、治安及各派出所已开展线下宣讲30余场,覆盖群众7千余人次。“现在走在街上,连卖菜的大妈都能说出几种诈骗类型。”城关社区网格员老张感慨道。在全民反诈热潮下,群众反诈意识进一步提高。
“反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既要雷霆打击,更要久久为功。”华宁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东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不断创新战法,深化部门协作,在精准打击与源头防范上双向发力,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为平安华宁、法治华宁建设贡献坚实力量。
来源:玉溪华宁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