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核实情况。
□ 通讯员 安然 文/图
身份证和户口本是每一位公民的身份证明,也是进行各类社会活动、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证件。近日,华宁县公安局盘溪派出所民警经过多方奔走,成功为30余年无户口的兄弟二人解决了难题,圆了他们的“户口梦”,用实际行动彰显警民情深。
三十多年“隐形”
今年7月,盘溪派出所社区民警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辖区有两兄弟30多岁了,至今无户口。
经民警详细核查,兄弟俩姓刘,父亲是四川人,多年前到盘溪镇务工,其间与刘母结识并一起生活,兄弟俩无出生医学证明,因户口意识淡薄,加之材料缺失,导致兄弟俩户口问题一直搁置,成了看得见的“隐形人”。十二年前,哥哥犯罪入狱至今仍在服刑,弟弟从小患有精神疾病从未受过教育,刘母现瘫痪在床需要人照料。多年来,一家人靠刘父一人打零工贴补家用,家庭经济较为困难。因兄弟俩无户口,国家相关福利政策也无法享受。眼看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两个儿子的户口问题成了老两口这些年来压在心里的一块大石头。
往返千里查信息
看着一家人因没有户口生活处处受阻,民警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兄弟俩落户的难题解决。为了寻找证人及证明材料,民警做了大量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先后多次实地走访,向村干部、周围邻居进行调查核实。同时,多渠道查询一家四口的相关信息、原始档案、生活轨迹等,认真搜集所需证明材料,并积极与刘父原籍地派出所及刘某某服刑地司法机关联系,发出信函核查相关信息。
因刘某某正在服刑,难以向其本人调查核实,落户工作一度搁浅。经上级部门审批,民警远赴500多公里找到正在服刑的刘某某,完成了落户所需材料的收集。当刘某某得知两位民警是为帮其落户而来时,激动地流下了热泪,数度哽咽的他不停地向民警道谢。
为了不让鉴定费用给本就不富裕的一家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民警积极将情况上报给当地党委、政府,与鉴定机构协调后减免了亲子鉴定所需的一切费用。
圆梦后的泪水
历经数月的琐碎取证和反复核查,在全所民警的不懈努力下,兄弟俩落户盘溪的申请终获批准,彻底解决了困扰他们一家多年的“无户”问题。
年逾六旬的刘母从民警手中接过写有两个儿子名字的户口本时,激动得双手颤抖。“谢谢,30多年了,我两个儿子终于有了身份,你们真是大好人。”刘母连声向民警道谢。得知民警见到了正在服刑的大儿子时,刘母泪眼婆娑,连忙向民警打听情况。从民警手机上看见十余年未见的大儿子照片时,刘母忍不住哭了,紧紧抓住民警的手,久久说了一句:“麻烦你们了。”这短短的几个字,是母亲对儿子的思念,更是群众对公安工作发自内心的认可。
“要把群众的事情当成家里人的事情来办。”这是盘溪派出所的社区民警服务群众时始终坚守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