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警很美。
热心帮助辖区群众。
深入群众家中走访。
□ 净坊 文/图
近年来,新平县公安局戛洒派出所以“情指勤督舆”一体化实战化警务模式建设为引领,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切实把新时代“枫桥经验”扎根花腰傣之乡,实现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更加绚丽。2010年,戛洒派出所被评为“一级公安派出所”并保级至今;2020年,被命名为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今年9月,戛洒派出所入围云南省公安机关申报全国第二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候选单位。
坚持党建引领 筑牢战斗堡垒
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工作的思路,不断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建引领锻造铁军。派出所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和积分制管理为抓手,围绕“五个过硬”建设“四个铁一般”队伍,实现队伍“零违纪”。
阵地建设激发活力。高标准落实“第一议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及党员民主评议等制度,按照“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要求,建立制度墙和风采墙,展示党建工作成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激发党员民警模范带头作用和争先创优积极性。
支部联建提升能力。党支部通过党建联建,与行业单位签订《警民共建共治共享联席协议》。党员民警融入村(社区)党组织,兼任党总支副书记,成为“穿警服的副书记”,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参与议事决策、领导治安力量、组织综合治理等,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2021年6月,戛洒派出所被玉溪市委表彰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公安厅党委命名为“云南公安党旗红”活动“五强支部”。
聚焦基层治理 全面化解矛盾
以玉溪市推进党建引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契机,大力推行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网格员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实现“矛盾不上交”。
布网划格,定人明责。把辖区划分为234个网格,确定网格长234名、网格员371名,明确工作职责,构建“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事”的矛盾纠纷网格化治理模式。
主动融入,共治共享。由所长、社区民警担任镇、村(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社区警务室与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同址办公,下沉民警、辅警组织带领网格员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实现警务力量从十到百的量变,做到“组织领导、场所力量、基础工作、考评奖惩”四个全面融入。
科技支撑,闭环运转。运用“玉溪共治通”App实现基础信息快速采集上报、工作任务流转、事件分拨处置等工作,让群众和网格员共同参与到社会治理工作中来。勤务指挥室通过“和对讲”智能平台对网格员进行调度,下达工作指令,掌握治安动态和社情民意,实现事事有人管。今年以来,分流非警务警情157起给网格员处理,占有效警情的23.9%。
压实责任,多元化解。进一步健全完善镇、村、组三级书记化解矛盾纠纷的“三级联调”“三调联动”和“律师进所”等机制,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今年以来,网格员主动发现化解矛盾纠纷134件,占全镇矛盾纠纷的46%,化解率100%。近两年来,实现命案“零发生”,无民转刑案件。
立足主责主业 打造平安小镇
精准施策,有效提升“打、防、管、控、建、治”效能,实现“平安不出事”。
抓实“三项”工作,建设平安“新高地”。实抓巡逻防控,组建彝傣巡逻防控队,实现“小网格”撑起“大平安”,治安形势持续向好,警情逐年下降,2个村(社区)被评为“无发案小区”。严抓打击整治,开展“破小案”等民生工程,常态化开展“三查四告知一宣传”整治行动、治安要素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严打各类违法犯罪。近两年来,无涉黑涉恶案件发生。细抓民爆物品管控,采取“精准施策+闭环管理”模式,率先在全省使用民爆物品末端视频监管,落实涉爆人员爆炸物品分子检测、识别卡终端使用等制度,实现连续11年“零事故”。
“五网”建设构筑平安“防火墙”。织密警企村联合“防控网”,大红山警务室整合矿区群防群治力量,打造当地群众与矿山职工团结共建的平安和谐矿区。今年以来,实现治安、刑事“零发案”,矛盾纠纷“零上交”。布建高原特色果业“护果网”,以褚橙庄园警务室为中心,组织果农201户402人开展守果护果行动,涉果案事件逐年减少。构建街面户户“联防网”,以20户为单元,按照“住户相邻、邻里守望”的原则联户联保,共筑平安防线。近两年来,街面可防性案件逐年下降。组建区域警务“协作网”,与5个接边派出所建立区域警务协作机制,实现情报互通、联防联调等工作常态化。建设前端感知“智能网”,建成高清摄像头120余个,整合社会视频探头1000余个接入公安专网,助力打防工作和服务群众提档升级。
践行为民宗旨 共建民族团结
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主动融入民族团结共建,以真挚的为民情怀扎实开展新“五小工程”,实现“服务不缺位”。
警民共建,促进团结。深入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实践活动,推行“熟知傣乡民俗、发动傣家群众、扎根傣家土壤”工作法,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谐。
延伸触角,真情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户籍窗口推行延时和彝傣“双语”服务,为中高考学生开辟“绿色通道”办理身份证,为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发放警民联系卡,网络社交平台搭建警民“连心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心系群众,济危解困。针对辖区山高、坡陡、水深、林密、事故多发的实际,组建花腰傣救援服务队,执行常态和“战时”勤务,全时空、最快速应急救援。驻村民警为群众协调修路搭桥、济贫解困,为行动不便老人理发、购物,零距离服务群众,践行“服务不缺位”新警“枫”。近两年来,共办理服务群众事项2400余件,服务群众2万余人,提供报警求助服务84起6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