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素有“中国花腰傣之乡”“褚橙之乡”的美称。近年来,新平县公安局继承和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总目标,紧紧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党建引领、专群结合,积极探索和创建群防群治“3+N”新模式,筑牢治安防控网。警力下沉延伸服务触角,基层基础管理工作从“公安治安”向“全民治安”转变,从“打防管控”向“防控管打”转变,切实提升基层治安防控能力,推动“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在新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以党建引领为根基
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必须强化党建引领这个关键。建立健全派出所党支部,将开展公安业务与党建工作同部署同开展同考核;主动与县委组织部汇报,做活“联建双推”,由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发文任命,将全县68名社区民警和县公安局55名驻村(社区)民警纳入村(社区)党政班子,在派出所党支部和村(社区)党总支的共同领导下,实行工作情况双汇报、工作业绩同考核,进一步提高民警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
以社区警务室建设为平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根据《玉溪市公安派出所警务室建设标准与警务工作规范》要求,新平县公安局按照“突出重点、分类建设”的原则,将全县123个村(社区)分为县城、重要集镇和农村三个层级进行警务室建设,桂山派出所4个警务室和戛洒镇戛洒社区、大红山社区警务室建设成为标识规范、明显的示范警务室,其他地方按照驻村警务室建设标准进行建设,全县各村(社区)均全部设立警务室。民警(辅警)、治保、调解“三室”合署办公,将社区警务室建设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最大限度缩短服务群众距离。
以“一村一警”实体化运行为支撑
警力不足是制约公安派出所发展的瓶颈,新平县公安局为破解这个难题,不断探索警务制度改革,对全局民警进行摸底调查,结合《新平县公安局关于切实加强派出所基础工作的实施办法》,制定了《新平县公安局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施“一村(社区)一警”工作方案》,按照机关各队室包片挂所的总原则,采取民警主动报名和部门安排相结合的方式,经过动员和业务培训,优先选派机关民警到生长地、户籍地、实际居住地、曾经工作地进驻村(社区),做实基层警务,实现“防控管打”岗位前移。目前,全县共下派机关驻村(社区)民警55人。
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抓手
明确戛洒派出所“党建铸魂、队伍过硬、群众认可”的创建思路,着力打造新时代“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戛洒新样本。采取“支部联合、平安联保、治安联防、矛盾联调、基础联建、服务联线”的“六联”工作法,创新和弘扬“枫桥经验”。努力打造“党建显成效、群众工作好、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队伍过得硬”的优秀公安派出所,实现辖区社会治安持续向好,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2010年戛洒派出所被公安部评为2009年度“一级公安派出所”并保级至今,2019年戛洒派出所被云南省公安厅命名为“云南省公安机关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先进单位”。从2020年起,通过戛洒派出所典型示范,全面推进全县“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力争形成多点开花、多处结果。
2020年,新平县公安局将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固本强基”导向,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重要载体,不断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基层战斗力,努力实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目标。
(陈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