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平县人民检察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自觉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各项检察工作的深度融合,通过围绕“一个主题”、聚焦“一条主线”、强化“两个抓实”、做实“三个融入”的“1123工作法”,让“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推动构建各民族稳定、团结、发展、和谐的大好局面。
围绕“一个主题”,筑牢思想根基
新平县人民检察院紧紧围绕“检爱同行,法护民生”的创建工作主题,认真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以法治“力度”提升民生“温度”,促进各民族在良法善治中提升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注重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支部“三会一课”、干警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支部党员跟进学、全体干警全面学的学习模式,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思想根基。
聚焦“一条主线”,汇聚创建合力
新平县人民检察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机关党的建设责任制中去落实,大力弘扬党对民族工作全面领导的“主旋律”,以“凝心聚力共奋进,民族团结促发展”为目标,把党支部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通过加强统筹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广泛动员部署、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实现创建工作与检察工作联动发展、相互促进,全力打造“党建引领,共筑同心”的创建工作品牌。
强化“两个抓手”,营造共享氛围
抓实民生实事,厚植为民情怀。新平县人民检察院常态化开展“检察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办好各族群众身边的“小案小事”。关注“一老一小”民生热点,加强对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定群体合法权益的保障。紧盯环境资源保护,厚植美丽新平绿色基底。围绕食药安全、交通安全、电梯安全、消防安全等民生安全领域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全方位以检察力量服务保障民生安全。
抓好普法宣传,促进良法善治。新平县人民检察院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和“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将法治宣传融入检察办案履职全过程各环节,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员,深入乡镇、村组以及机关、企业、学校等,有针对性地加大普法工作力度,提升各族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用法治浇筑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做实“三个融入”,实现互促共进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检察履职,促进高质效办案。新平县人民检察院始终把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作为重点,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目标要求,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危害社会安全稳定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积极推进溯源治理打好治罪与治理“组合拳”,助力平安新平建设。配备有彝汉、傣汉双语检察官2名,多年来,“双语检察官”结合新平县民族地方实际,用“双语”与当事人沟通,让少数民族当事人听得懂法律的语言,感受得到法律的温度,在传递司法温暖的同时,找到民族团结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社会治理,促进基层善治。新平县人民检察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综合运用司法救助、释法说理、公开听证等手段,以如我在诉的情怀向来访群众讲清“法理”、讲明“事理”、讲透“情理”,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坚持检察长接访、院领导包案办理首次信访等制度,以“求极致”精神“实质性”化解讼争。推进“12309”“检调对接”进驻县乡综治中心,实现检力下沉、重心下移、服务下倾,真正为各族群众办实事解民忧。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服务保障营商环境,促进繁荣发展。新平县人民检察院扎实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坚持对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保护,依法惩治保险诈骗、串通投标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以法治之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助企纾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采取宣传+帮扶、服务+解忧、体检+治理工作模式,开展“检察官访企”、送法进企业活动,打通与企业的沟通壁垒,延伸主动服务触角,提升企业法治获得感,促进各民族在繁荣发展中增进团结进步。
打造亮点品牌,守护民族未来
新平县人民检察院还积极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亮点品牌,结合新平县民族地域和民族文化特色,多措并举推进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深入探索未成年人司法双向、综合、全面的保护机制,成立“花腰未检”团队,为更多的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法治服务,实现用“检察蓝”守护各民族花朵多彩绽放。
奋斗路正长,行者方致远。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尤其是民族自治地区的法律监督机关,新平县人民检察院将继续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持把做优主责主业作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有力抓手,自觉做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维护者,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促进者,为创建“和合共融·大美新平”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