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新平长安网 >> 三大建设 >> 平安建设
警力向网格流动 要素向网格集中 服务在网格进行 问题在网格解决
新平公安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2021-12-30 08:24:52

0 (1)

信息采集。

□  王奎光  文/图

今年以来,新平县公安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系列部署要求,秉承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坚持高位推动,注重联动共治,突出智治支撑,全面推进社区警务融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多网合一”工作,初步形成了“警力向网格流动、要素向网格集中、服务在网格进行、问题在网格解决”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坚持高位推动

实现资源要素深度融合

借势借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多网合一”工作,夯实治理基础。

力量一体化融入到位。全县共划分125个网格,配备1470名网格长、2428名网格员,县公安局局长、11名派出所所长、64名社区(责任区)民警分别兼任县、乡、村、组四级网格化服务管理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并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

场所一体化融入到位。在全县124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设置警务工作岗,悬挂社区警务标识标牌,64名社区(责任区)民警、82名辅警进驻党群服务中心工作,公开服务事项,实现党务、政务、警务“三务叠加”,一站式服务。

基础工作一体化融入到位。积极争取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和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的支持,围绕“党建引领”这条主线,将信息采集、隐患排查、矛盾纠纷调解、法制宣传、联系服务群众等社区警务工作纳入“多网合一”工作一体化推进,社区(责任区)民警积极发挥“治安指导员”作用,借力网格长、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将警务工作的神经末梢延伸至最基层、最前沿。

注重整体联动

有效提升联动共治效能

进一步前移警务阵地,变“单打独斗”为“联动共治”。

警网联动护平安。依托“情指勤督舆”一体化实战化警务模式建设体系,加强情指中心和各派出所勤务指挥室协调对接,推动非警务警情有效分流处置,切实减轻基层派出所接处警负担。组织网格长、网格员、治安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由社区(责任区)民警组织千名“红袖标”开展巡逻防控。

联调联处促和谐。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行小组党支部、村(社区)党总支、乡党委三级书记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推出了点对点、面对面、上门式调解,稳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街道)”。今年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755起,化解752起,化解率99.6%,全县命案“零发案”。

发挥作用强履职。广泛宣传公安“一事一补”等6项工作内容,充分调动基层网格员服务社区警务的积极性;大力推进“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不断延伸基层警力触角,不断细化网格化服务管理。

突出智治支撑

有效开启新型治理模式

以搭建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化平台为基础,积极构建“大数据+网格”新型治理模式,提升联动共治智能化水平。

用好试点信息平台。联合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印发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多网合一”网格化事件采集处置规范》,依托“玉溪共治通”App,推进信息采集上报、工作任务流转、事件分拨处置、情况反馈一网办,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统筹力度和工作效率。自今年4月平台试运行以来,全县共采集人口信息29.7万余条、楼栋信息6.9万余条、房屋信息8.2万余条;采集事件8472件,办结8365件,办结率98.73%;分流处置非警务警情246起。

全面整合数据资源。多渠道汇集全县“雪亮工程”(监控摄像头7600余个)、公安视频监控及卡口系统、人脸识别、电子围栏、智慧小区等基础数据共计20亿余条,为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海量数据支撑。

强化实战应用。各派出所社区(责任区)民警培训并发动网格员、网格长运用“玉溪共治通”App做好基础信息采集、风险隐患排查、法律法规宣传等工作。今年以来,通过网格化精准预警,查获“三非”人员3人,核查涉疫情数据50余条。

编辑:王一婷
关闭
主办:中共玉溪市新平县委政法委员会
运维: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