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总开关,心是总方向,百姓在我心中,我心为百姓。2007年12月,我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从头顶警徽、身穿制服的那时起,我便把“真心为人民服务”当做工作要求和价值取向。
从警14年来,回想起我做社区民警的时候,为了更好预防、打击犯罪,服务群众,我把家安在社区警务室里,我在青树社区警务室工作自始至终没有一句怨言,为什么我没有怨言,因为在我心里,这个社区就是自己的家,社区百姓就是我的家人,服务好辖区百姓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1年新平县行政区开始调整划分,原腰街镇政府及相关单位相继撤销,腰街派出所也撤销了,很多同事、好朋友因为工作关系也都离开了,我坚决服从组织、服从上级的安排,在腰街集镇(即青树社区)驻扎了下来。
腰街镇政府及相关单位相继撤销后,青树社区并没有因此而变得冷清起来,赶集照赶,店铺照开,灯火依旧,特别一些不学无术青年,趁行政区调整衔接区间,在青树社区开始耍地痞流氓之风,辖区的社会治安形势一度复杂起来。面对复杂的治安形势,我就积极深入到基层百姓家里,挨家挨户询问当前群众关注的问题,随后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飚骑摩托车问题入手,联合戛洒交警中队民警,先后查处违章驾驶摩托车21余起,飚骑摩托车11余起,教育、处罚违法驾驶人员100多人。
一有空我就会带上辅警员,不定时地加强街面巡逻力度,特别加强对可疑人员盘查力度,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辖区的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发案率相继减少,在后来的工作中,我依据青树社区警务室所辖区域的地理位置、人员分布及社会治安复杂程度,按照“一个区域、一套方案、一张警务图”的原则,以思源大道、民中路和农贸市场为重点,向四周辐射,制定了以警务室民警和联防队员为主、义务联防队和重点单位保安为辅的治安巡逻防范机制,在重点部位和时段,适时开展巡逻和蹲点守候工作,及时震慑和打击街面违法犯罪。
在担任社区民警以后,我没有简单的将社区工作仅仅停留在宣传教育、入户访查和安全指导上,而是把开展困难家庭帮扶作为群众工作的破口,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针对辖区居民居住分散,乡村道路路况差等特点,我决定帮辖区内的老年人、残疾人上门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我负责的辖区面积很大,很多村组公路都不好走,有的自然村甚至连路都没有通,下雨就更难走了,因为路途遥远,我经常吃在群众家,住在群众家,直到把所有要采集的相片信息采集完才回到警务室。许多偏远山寨的群众因为路途远等原因到不了集镇,从未照一张纪念照片,我了解到情况后,热心地为他们照全家福、个人照,自己掏钱洗好后为他们送去。工作中我也会问问旁边群众需不需要帮忙办户口或带物捎信等等事情。
群众对我们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就是看我们对群众的感情真挚不真挚,深厚不深厚,是否能够把老百姓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去办,只要拿出真心、热心和耐心,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就会相信我们、理解我们、支持我们。
记得有一次,那是2008年六月份的一天,下班时间已经过了,其他同事都在食堂吃饭了,我正要关门下班,一个六十多岁老人就跟我说要照二代证,我二话没说又打开电脑机器设备,为这个老人办理了二代证,这件事就这么过了,我也没多想,但2009年初我下村采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照片时,这位老人遇见了我,他拉着我手,非要让我到他家吃一顿便饭。
所以我说,我们的百姓其实真的很可爱,我们就为他们做了一点举手之劳的小事,但他们就会长时间记住你,想方设法来感恩你,这件事对我的触动也是很大的。要管好一个社区,干好公安工作,还要有担当精神,敢于执法、敢于亮剑。
行政区调整划分后,青树社区没有了司法所、没有了综治维稳中心、没有了相关职能机构,行政司法力量非常薄弱,警务室成了唯一的司法力量,成了最后的治安屏障。青树社区距戛洒镇19公里,距漠沙镇24公里,无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治安案件,无论是交通事故还是矛盾纠纷,亦或是火灾事故还是现场救助,往往都是我第一个到达现场,第一个进行现场处置。特别是遇到打架斗殴案件,警力显得特别不足,但很多情况下,我是顾不上自己的安危的,因为我知道如果那时我不果断处置,势必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也许在同行里我们不算什么,但在百姓眼里,我们就是“包青天”,我们就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一身警服,一生担当,每每回想起这些,我觉得自己还是对得起这身警服的。
2019年10月,我到新平县公安局建兴派出所任教导员。为了熟悉社情,融入群众,共同维护好社区治安,我自己提出了“走万里路、进千家门、解百家难”的目标,坚持做到产生矛盾纠纷必到、生活困难必到、发案必到、重点人员见面必到。
做好社区工作,做好公安工作,还是需要奉献精神的。公安工作苦,但苦中有乐,公安工作累,但我累得充实,活得充实。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一句话:“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人不能太闲,太闲,则无所事事,容易生杂念。这世上,没有比每天躺着看几小时电视剧更容易衰老的事了。忙,是治疗精神疾病的良药,能把自己从负能量中打捞出来,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还有一句话就是:“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有人曾做过一项统计:一个人的一生除了睡觉、工作,闲暇的时间是最多的,一个人的差异就在于怎样开发和利用这个闲暇的时间资源。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但是,对每个人都是了不起的一年!”,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时,我积极响应公安局党委的号召,成为101名云南公安支援武汉工作队的一员,有幸到武汉一线支援抗疫,能成为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感到无比骄傲和光荣。在武汉工作期间,我始终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守纪律,热情服务,服从当地疫情防控工作组和公安机关的调度和安排,经过51天的连续奋战,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武汉工作期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亲眼看到从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和其他疫情防控人员,亲眼目睹了一辆辆满载防疫物资的卡车从面前驶过......我为自己能生活在强大的国度里而自豪。我们常常讲“四个自信”,这就是我们的自信,这就是中国人的自信。支援武汉疫情防控工作,是我人生难得的一次历练和成长,是我这一生中重要的财富。
多年来,我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只要群众有事,我随叫随到,上午能办的绝不拖到下午,今天能办的绝不拖到明天。对于群众办事或者遇到困难,我都竭尽所能去帮助;对于困难家庭和失足人员,我都真情相待。
不管环境如何变化、岗位如何调整,我始终把坚定的理想信念放在第一位,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置于心中最高位置,永远把百姓装在心里,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事事为群众着想,处处为群众操心,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难事、琐事、烦心事。
今天,我站在这个庄严的讲台上,心情万分激动,感慨万千,没有组织的培养,没有群众的支持,没有家人的理解,就没有我的今天。我将用最大的努力去回报培养我的党,回报培育我的群众亲人,服务好一方群众,守护好一方平安,永远做百姓的好儿子!
2008年12月李鉴洲被云南省公安厅授予2008年度全省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标兵;2015年11月被云南省公安厅评为云南省第四届百姓最喜爱的人民警察提名奖,同时荣立个人二等功,2016年4月被玉溪市人民政府授予玉溪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7年5月被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审定为云南“最美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