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新平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王劲松,就是这样一名实战将领,带领全队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以“奋力争先、唯旗是夺”的精神,开创了新平经侦工作新局面,为全县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平安支撑。
王劲松,1976年8月出生,25年的从警生涯中,多次获得过三等功、嘉奖等多项表彰,在派出所当过内勤民警、办案民警、派出所所长,在大队任过教导员;丰富的基层工作,历练了他遇事的成熟稳重。
今年以来,在王劲松事必躬亲的领导下,经侦大队破经济犯罪案件26起,破案率93%,破案率突破新平经侦历史新高;一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新平经侦工作在全市经侦部门月例会考评工作中,曾多月排名第一。
长线案件的“稳控大师”
“经济类案件不同于一般的刑事案件,案件战线长,涉案人员多,案情错综复杂,且每起案件均无先列可循。”王劲松说。尽管如此,王劲松依旧冲锋在前、以身作则,勇挑长线案件的重担。
今年5月11日,经侦大队在工作中获取线索,在新平辖区经商的外省籍朱某某涉嫌非法经营烟草,随后经侦民警立即联合县烟草局进行调查,当场查获欲销售到其他地方的真烟4000余条,涉案60余万元。王劲松得知情况后,对案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朱某某等涉烟犯罪团伙长期盘踞在新平本地,犯罪行为波及到18个省1500余人,涉案金额9000余万元;庞大的涉案资金及调查取证等难题,给案件侦办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全链条打击犯罪团伙,王劲松向上级领导汇报,请示成立“5.26”专案,并在全国经侦“云端”系统内发起集群战役,带领专案组民警全面收集固定证据,全面分析资金流水、核实涉案人员、抓捕审讯嫌疑人等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5.26”专案成功告破,朱某某等5人被绳之以法,而本次在经侦“云端”系统发起的集群战役,也成为了新平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历史以来的首次。
疑难案件的“资金分析师”
“要想侦破经济犯罪案件,最关键是要找到犯罪资金交易流水的证据,而资金交易流水就是经济犯罪案件的“DNA”,也是破译经济犯罪案件那把钥匙。”王劲松说。而面对线索匮乏的疑难案件,王劲松总能从资金交易流水中抽丝剥茧,找到侦破案件的突破点。
2019年2月,新平县公安局侦办一起涉黑案件,专案组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嫌疑人王某某注册的进出口公司在税务上存在问题,于是办案民警将线索向市税务稽查部门反馈,经市税务稽查部门查询,王某某注册的公司存在骗取出口退税,并将线索转交到新平警方。时任经侦大队教导员的王劲松接手案件后,开始对案件资金进行梳理,发现要侦破该案困难重重,一方面是嫌疑人已被判刑入狱,另一方面是该案在全市范围内无参考借鉴的案例,而涉税案件在新平还未办理过。为了固定证据,王劲松带领战友先后多达十余次,赴边境市县收集伪造开具的各类发票,累计收集到虚开各类票据710张,涉案金额高达6370万余元,查清骗取出口退税超过300余万元。就这样,王劲松凭着一口韧劲,在无参考借鉴的条件下,成功办理全市首例涉嫌骗取出口退税案。
王劲松在多年的经济案件侦办工作中,孜孜以求,对自己侦办的每一起案件进行反复的分析和思考,潜心研究资金分析研判服务实战的技战法,善于把实战经验提炼转化为可借鉴、可复制的侦查技战理念;成功办理全市首例骗取出口退税案件后,王劲松总结提炼侦破案件的技战法,得到市局的肯定并推广。
隐秘案件的“听风师”
“经侦案件类与其他案件最多的区别就是隐蔽强、区域性广、危害性大,这就需要我们经侦民警要有极强的洞察力,能做到以一窥十的能力。”王劲松说。面对经济风险领域犯罪案件的隐蔽性等特点,他十分注意金融风险隐患搜集研判、风险评估、预警发布等工作,练就了经济风险“听风者”的本领。
今年3月份,王劲松通过线索获知,有一团伙在辖区宣传投资某项目可获高额回报,凭借“听风者”的敏锐,他嗅到了存在的投资风险隐患的骗局,立即安排警力对线索开展落地核查,针对存在的投资风险隐患,他快速采取发布预警,面对面劝阻等处置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了群众受损,得到群众的肯定。
今年7月份,王劲松再次获取线索,在辖区某酒店有50余名群众聚集,打算投资购买游戏装备,个别投资者投资金额已经超过10万元;随后,王劲松立即安排战友前往现场了解情况,当战友到达现场后,两外地人员正在给50余名群众讲课;两人声称,平台充值越多返利越高,而利率远远高于银行;出警民警初步怀疑两人在诱导群众投资,而这种投资的结果往往是最后平台关闭,投资者血本无归;经过核实,该平台并非两人所说的正规平台,所幸被及时发现,防止更多群众受骗。
“守护好企业、群众每一分钱,我们自己内心也得到一份安宁,我们的职责就是守好群众的钱袋子,服务好辖区企业,真正办好每一起案件。”王劲松说。
如今,47岁的王劲松依旧奔赴在办理经济类案件的第一线,带领经侦大队全体民警辅警,用青春和热血挥洒在经济类案件上,守护着广大企业、群众每一分钱,为平安新平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