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日报 玉溪网        玉溪+    
版面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11-23   A06版:六版 往期回顾 搜索 返回列表
螺峰文学奖:23岁了依旧青春飞扬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1299
     每年的“螺峰文学奖”获奖作品都会被收集整理为专刊。
□  本报记者  顾世丹  文/图

   “螺峰文学奖”已走过了23个春秋。11月17日,2020年度通海二中“螺峰文学奖”经征文、评选,最终评选出了62篇优秀征文,囊括散文、诗歌、小说多个类别,这些优秀征文都来自一群普通的高中生。通海二中坚持举办“螺峰文学奖”,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同时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许多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11月17日下午,玉溪市作协与通海县作协的作家、诗人齐聚通海二中,与该校师生一起就“螺峰文学奖”优秀作品进行对话和交流。
    据了解,通海二中“螺峰文学奖”自开展征文活动以来,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共征集到散文、诗歌、小说等不同类别的文学作品201篇(首)。经过评委认真筛选、讨论,有62篇优秀征文脱颖而出,并分获“文学之星”“特等奖”“一等奖”等不同奖项。
    在点评会上,市、县作家、诗人不仅对作品进行文字和构思上的剖析,同时还针对小说、散文、诗歌的写作方式与作者进行交流,并结合作品,对当代同学眼中的小说进行探讨。聊起自己的获奖作品《丢了一只猫》,陈留美说:“我2019年开始参加‘螺峰文学奖’征文活动,它可以让我将心中所想用小说的形式表达出来。《丢了一只猫》的最初灵感来自王小波的一部小说,由于我曾养过一只猫,所以在写作时经常会将自己变成猫,以求真情流露。” 
    对此,云南省作协会员、作家陈伟表示,作者对猫的观察细致入微,并将一种悲悯的情怀注入文字表达中,是一件很好的作品。本次“螺峰文学奖”获奖作品,小说占了大半,很多作品既有青春飞扬的气息,又有影视、网络、科幻等多元文化的交融,同时还出现了一批叫人眼前一亮的小说,如《南方》《魇》《虚无之境》等,都展现出了很强的文字功底与小说技巧,让人耳目一新。

得名于“螺峰书院”
    其实,“螺峰文学奖”的名称可从清代说起。
    螺峰山是通海河西最高的山。早在清康熙年间,螺峰山下便有一座书院,因螺峰山而得名于“螺峰书院”,负责教育文生、文童,研习文化,有勇攀高峰的寓意。数百年后,同样是为了兴教育、传文化,通海二中以“螺峰”命名的“螺峰文学奖”应运而生,并在匆匆的时光中走过了23个年头。
    说起“螺峰文学奖”,通海二中校长郭艾说:“以文学创作为抓手,可以在促进学校语文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海河西是一个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地方,清代时螺峰山下就有螺峰书院。为了传承河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丰饶的历史人文精神,通海二中于1997年举办了第一届以螺峰山命名的‘螺峰文学奖’征文活动,之后,我们每年都会举办,并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23年的坚持不是件易事,为了能让“螺峰文学奖”得以延续,通海二中加强与市作协、县文联的沟通,邀请市、县作家莅临交流指导,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同时将每年“螺峰文学奖”的获奖学生作品收集整理成专刊,在印发给每一位学生的同时,寄往县外的高中学校,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在多年的坚持中,如今的“螺峰文学奖”已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郭艾希望“螺峰文学奖”能为通海二中培养更多的文学爱好者,使他们走出学校后还能坚持写作。期待经过多年的坚持和努力,通海二中的学生能在将来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为传承地方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玉溪日报社版权所有  滇ICP备:08100907号-4  滇公网安备:53040202000160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58846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7-2058846  举报邮箱:1470154883@qq.com
地址:玉溪市玉兴路120号玉溪日报社  邮编:653100  电话:0877-2052127  传真:0877-2052127
技术支持:玉溪网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