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崎松
正式上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斗争不断发展,促进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革命形势的高涨。1930年初,由鲁迅、田汉等发起的“中国自由大同盟”成立。紧接着,中共领导的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也在上海成立。之后,又相继成立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中国左翼新闻工作者联盟、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中国左翼教育工作者联盟、中国左翼音乐工作者联盟等。最后,这些组织共同组成了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简称“文总”),并在它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到1930年底,每个联盟都发展了盟员数百人或千余人,还先后在北平、广州、青岛等大城市设立了分盟机构。 自“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后,中国电影界开始觉醒,不少电影工作者也走向了进步、走向了革命。 在联华影业公司工作的金焰、孙瑜、卜万苍等人都欢迎聂耳到联华公司一起干,并尽全力为他找公司的老板做疏通工作。 由于当时金焰是联华影业公司的著名演员,有“电影皇帝”之称,卜万苍是著名导演,所以公司老板还是给面子的。聂耳在金焰处住了十多天,到1932年11月26日,他就正式进公司上班了。开初说请他当演员,后来又说让他任场记,管服装。总之,这是一项新的工作,一切都让他感到生疏。从此,聂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抓紧一切时间深入工厂、深入码头、深入民众、深入生活,从中吸取创作的养料,锻炼自己的人格,逐步开始电影歌曲的创作。
电影小组
中共党组织看到改造中国电影现状的条件已逐步成熟,于是在瞿秋白的领导下,地下党在1932年正式成立了党的电影小组,由夏衍负责。当年,他们就为“明星”“艺华”“联华”等影业公司创作了一批反帝反封建的电影剧本,如夏衍写的《狂流》,田汉写的《三个摩登女性》《民族生存》,阳翰笙写的《中国海的怒潮》等。同时,电影小组又设法向各个电影公司输送一批“左翼剧联”的成员进去工作。 为了指导电影理论批评工作,1932年7月,左翼电影工作者又创办了自己的刊物《电影艺术》杂志。该刊旗帜鲜明地指明其宗旨是“公开的斗争,客观的批判,理论的研究,学术的介绍”。在地下党电影小组的领导下,杂志对那些妄图垄断中国电影事业的帝国主义者进行无情揭露和批判。聂耳也加入斗争的行列,于1932年7月15日在《电影艺术》第二期发表了他的文章《和〈人道〉的导演者对话》。 聂耳从北平回到上海的第三天,就冒雨到田汉住处,把北平剧联于伶交给他带来上海的3份材料交给了夏衍同志。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工作后,他更加积极地完成党组织交给他的各种工作。1932年底,上海左翼剧联内部决定成立音乐小组,参加的人员有田汉、聂耳、张曙、吕骥、安娥、任光等。他们经常组织革命音乐工作者参加进步电影和戏剧运动,集体学习革命音乐理论,研究群众歌曲的创作。聂耳在音乐小组的工作十分出色,总是圆满完成组织交给他的各种任务。
庄严宣誓
1933年初,上海的天气很冷,气温在-5℃左右,寒风刺骨,冰雪漫天。 一天深夜,剧作家田汉同志、在联华影业公司当场记的聂耳,还有夏衍同志,他们分别从不同的地点来到联华影业公司的摄影棚,他们是为秘密举行的入党宣誓仪式而来。 聂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介绍人是田汉和赵铭彝同志,监誓人是夏衍同志。因为当时的白色恐怖严重,所以党旗临时用一张纸画上镰刀斧头的图案来代替,仪式在摄影棚的一个角落里举行。 灯光下,朝气蓬勃的聂耳面对党旗,立正站着,举起右手,握紧拳头,一字一句跟着田汉同志低声宣读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宣誓结束后,夏衍同志同聂耳握手表示祝贺,并对他说:“从今天起,你就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了,希望你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党的文艺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趁他们俩说话的时候,田汉同志抓紧时间从墙上取下用笔画的中国共产党党旗,用火柴点燃烧掉。然后他们关了灯,边谈边走,离开了摄影棚。
理想实现
回到宿舍以后,聂耳的心情仍然十分激动。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多年以来的理想终于实现了!怎么能不兴奋呢?过去参加革命活动的情景如同电影一样,一幕接着一幕出现在他眼前。 1927年春天,初中毕业的聂耳考入云南省立师范学校(简称“省师”),与共青团员郭耀辰同志经常在一起参加革命活动。1928年秋天,郭耀辰介绍他加入了“中学”(“中学”是当时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代名,在敌人的反动统治下,党团组织都转入地下“秘密工作”。中国共产党的代名是“大学”)。在团组织的领导下,聂耳参加过秘密印发传单、街头宣传演出、到国民党监狱探望老师等工作。1930年7月,聂耳从省师毕业后,由于叛徒出卖,才被迫离开昆明,到了上海。 自从加入中国共产党,聂耳在党的直接教育及引导下,承担了音乐小组的组织领导工作。他团结广大左翼音乐工作者,在继承了中外优秀音乐遗产的基础上,以饱满的革命激情投入创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创作了划时代的音乐作品,开辟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革命音乐的新时代。 (本文配图均为崎松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