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日报 玉溪网        玉溪+    
版面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09-27   A06版:六版 往期回顾 搜索 返回列表
罗马柱转角楼,这样的民居不多了
——通海县海东施家大院参观记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1056
     施家大院整体保存完好,如今尚有人居住。
□  本报记者  何超  文/图

    漫步于通海县四街镇海东村,村庄西侧的古民居施家大院格外引人注目,建筑主体结构属于三间四耳倒八尺走马转角楼式滇南传统民居,风格却是中西结合,加之恢宏大气的装饰和精美的雕刻,使它成了海东村最独特的建筑。

风格独特
    在海东村村民可华满的指引下,记者循着断断续续的青石板路来到了施家大院,从远处看去,青灰色的墙面使得这栋民国风建筑与周围的民居形成鲜明的对比。“施家大院坐北朝南,由两座三间四耳倒八尺的四合院组成,占地面积近500平方米,整体保存完好。它建于民国时期,虽然不是我们村历史最久的建筑,但却是唯一一栋民国建筑。”可华满说道。
    记者了解到,施家大院由民国时期跑马帮起家的富商施敏所建。民国二十九年,施家大院正式建成,因其中西结合的独特风格和浓厚的文化气息,成了海东村民国以来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施家大院因主人姓施,村中人称之为“施家大房子”或“施家大院”。可华满说:“只要这么说,大家都知道,因为村里只有这一座。”

治家格言
    在可华满的指引下,记者注意到,施家大院两座院子的大门均为民国建筑风格,石柱和墙壁上多刻有治家格言,其中门头上分别刻有“礼义廉耻”和“孝悌忠信”,体现主人家治家严明,家风纯正。可华满说:“从门头的石匾到屋内石柱,刻的都是各种治家格言。听老人讲,施家原是普通农民,后来跑马帮发家了,也很注重对后人的培养,从家里的这些石刻上也可以看出来。”
    屋内石柱所刻格言分别为“言易招尤对朋友少说几句,书能益智教儿孙多读数行”和“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人品还是读书”,通俗易懂的语言却蕴含着人生之大智慧。
    除雕刻的治家格言外,施家大院西式风格的罗马柱和中式传统的石雕、木雕上的花纹依然清晰可见,门楼、檐、梁等木质构件,做工细致考究却不见损毁,唯有斑驳的墙面和磨损的地板在诉说着岁月的流逝。

珍贵的文化遗产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土地改革,施家大院被纳入了土地改革分配的对象,分给了十几户村民居住,大院门前的花园亦被分占。在数十年的风雨飘摇中,施家大院多数墙壁上的书画被损坏,屋内曾因养牲畜受到破坏。近年来,通海县文物保护部门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多次调研过施家大院。2012年,施家大院被通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
    采访结束时,再回望这座院子,无论是花窗围栏、木雕石雕,还是想象中墙壁上装饰的诗词歌赋、山水画,都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感受到建房者的精心设计和精巧构思。可华满表示,屹立近百年的施家大院,见证了时代变迁和历史变革,在风风雨雨中保留下来,对所有海东村人来说,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玉溪日报社版权所有  滇ICP备:08100907号-4  滇公网安备:53040202000160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58846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7-2058846  举报邮箱:1470154883@qq.com
地址:玉溪市玉兴路120号玉溪日报社  邮编:653100  电话:0877-2052127  传真:0877-2052127
技术支持:玉溪网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