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日报 玉溪网        玉溪+    
版面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07-11   A06版:六版 往期回顾 搜索 返回列表
杭州西湖孤山赵公祠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1268
□  詹剑波

    在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杭州西湖孤山的翠微深处,掩映着一座粉墙黛瓦的小小院落,这就是西湖著名的游览景点——敬一书院。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时任浙江巡抚的云南河阳(今澄江市)人赵士麟主持创建了这所书院并亲自讲学。赵士麟在浙江巡抚任内,采取了一系列的惠民措施,如疏浚西湖及杭州河道、代人民偿还旗营债务、兴建海塘、奏请舟山设县、创立杭州消防队伍……他的政绩获得了浙江士民的一致首肯,当时有人就把这些事迹绘成通俗易懂的《少宰赵公抚浙六事图》而广为流传。
    在文化方面,赵士麟相继出任巡抚的江、浙两省,是中国传统思想、学术、文化方面一直遥遥领先的先进地区,文化的积累和风气的开辟更是为其他省份所难以企及。赵士麟虽然贵为抚台,但他来自历来被视为炎徼荒服的滇南地区,平生服膺的程朱理学虽然为清代官方所大力提倡,但在当时已经开始式微,江南地区的思想学术已经突破理学的藩篱而拓宽了新的精神空间,赵士麟在这里讲学是否有“班门弄斧”之嫌?能否获得士林的认可?他调任江苏巡抚后,当地的士绅就曾联名发出了请他讲学的公启,我们读他的《答苏绅公请讲学启》一文时,不难体味到苏绅们那种“摆擂台”的动机。而赵士麟最终凭借自己的才学特别是对理学的深度体悟和践行,在江南这块文化高地上立稳了脚跟。清代乾隆年间,云南的大学问家师范评价赵士麟说:“至玉峰少宰之入佐天官,滇之人始有谈诗文于长安者。”说的虽然是赵士麟在京城的事迹,但何尝不可以视为他在江浙的表现。师范的这句话实在不是滇人对同乡的推崇之词,我们看当时著名学者文人陈廷敬、张英、陈元龙、潘耒等人的评价,也可以知道赵士麟在当时的声望。
    赵士麟逝世后,浙江官绅奏请将敬一书院改建为赵公祠,列为官方祭祀赵士麟的场所。太平天国战争中,赵公祠毁于兵火。光绪初年,云南大理人张澐卿、昆明人龚嘉儁分别任浙江学政和杭州知府,于光绪六年(1880年)率领浙江士民重建赵公祠于原址,将昆明朱光(一说通海朱嶟)题写的“孤山一片云”5个大字嵌于墙壁之上。祠内悬挂浙江巡抚德馨与张澐卿、龚嘉儁、张培基等人题写的8副楹联。此后石屏袁嘉谷来任浙江提学使,又题匾“古之遗爱”。民国年间,云南名士昆明李坤、晋宁方树梅、玉溪李鸿祥也各题有楹联。
    有一个传说,赵公祠在进入民国后逐渐荒芜,一般市民已不知道里边所祀何人,而把赵士麟当作财神赵公明进行膜拜。民国18年(1929年)杭州举行西湖博览会时,上海帮会首领张啸林见此地是个财神庙,便与黄金荣、杜月笙一起出资,将财神庙修缮一新,人称“西泠财神殿”,办起了财神会,成为商界人士联谊场所。但据当时文献所记,这里仍然是祭祀赵士麟的场所,民国24年(1935年)方树梅到此地游览时,还记载它是赵士麟的专祠。
    此后由于历史原因,赵公祠长期作为浙江省博物馆的职工宿舍。1994年宿舍迁走时,挖出一块写有“敬一书院界”的残碑。1998年,敬一书院按照清代风格进行了重新修缮,成为西湖孤山上的一个名胜景点。虽然它的名称、用途都因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但赵公祠也因敬一书院的复兴而重新找回了浙、滇两地共同的历史记忆。
玉溪日报社版权所有  滇ICP备:08100907号-4  滇公网安备:53040202000160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58846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7-2058846  举报邮箱:1470154883@qq.com
地址:玉溪市玉兴路120号玉溪日报社  邮编:653100  电话:0877-2052127  传真:0877-2052127
技术支持:玉溪网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