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光耀 西征滇军凯旋撤回丽江后勒石立碑——《哀乌斯藏辞并序》,立碑时间为1912年11月25日。碑刻现存于云南省丽江市黑龙潭公园内象山脚下,碑文记述了西征滇军参加援藏平叛战事的过程。 《哀乌斯藏辞并序》碑刻曾被一些学者提起过,但其内容始终若隐若现,难睹全貌。笔者通过拍照、制图、抄写,并与《天南新报》所载部分内容反复核对,终于完成《哀乌斯藏辞并序》碑文摘录工作。(限于篇幅,原文从略) 《哀乌斯藏辞并序》石碑分为左右两块,两碑文字相连,不分段落,碑体规制相同,高150厘米,宽55厘米,厚11厘米。正面镌刻“哀乌斯藏辞并序”七字,字体为行楷,阴刻,共32竖行,计1997字。立碑时间是民国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912年11月25日),撰文署名是西征滇军中队(连)以上职衔的指挥、参战人员、地方官员及全体陆、防将士。执笔郑开文,书丹殷承瓛。 综合《哀乌斯藏辞并序》碑文、云南《天南新报》、申报《滇省联长郑开文电》的电文内容来看,西征滇军入藏作战的部队仅有以联长郑开文、参谋长姜梅龄为统带的西征滇军第一纵队。 分析如下:
一、西征滇军第一纵队的规模 西征滇军第一纵队:联长郑开文,参谋长姜梅龄,联副长江映枢。 统属:陆军大队(营级)2个大队,机关枪、炮兵、骑兵、弹药各一中队(连级)。 鹤丽总镇(团)边防军2个独立步兵中队(营级)。 维西协防军一营。 总计兵员约3000人(后勤保障人员未计入),为一个足编混成旅的编制(以民初云南军队编制,一师设两旅,一旅有两团,一团有二至三营。一个营兵力足编为300人至500人,一个连足编是120人),其部的武器装备和各兵种的配备,也等同于正规军混成旅编制。
二、兵力部署与作战任务 刻立《哀乌斯藏辞并序》碑时,西征滇军除留守部分外,已全部撤回丽江,各方面情况容易汇总,故此碑文可以看成是一篇现场报道,各人的职责分工比较清晰。综合郑开文致殷承瓛的几封电文和申报《滇省西征军联长郑开文电》内容,大致可以看出西征滇军第一纵队作战任务、兵力部署: 西征滇军第一纵队在德钦县城设立前线指挥部,分为左右纵队,受领各自的作战任务,沿梅里雪山、澜沧江的东西两侧进入藏区作战。 右纵队:联长兼右纵队长郑开文,联副长兼右纵队副长江映枢。右纵队参谋刘钟俊(后接替李学诗任右纵队前卫司令、第六营营长)。 所属: 陆军步兵一大队,大队长贾紫绶。 鹤丽总镇(团级),总镇张贵祚。所属第一独立步兵中队,队长谢崑山。第二独立步兵中队,队长杨承禄,驻中甸瓮水作为西征滇军右侧乡城方向的警戒。 骑兵一分队,骑兵队长何咫仁。 炮兵一中队,炮兵中队长陈天贵。 机关枪一分队,机关枪小队长华封治。 右纵队前卫(又称维西协防国民军,营级),营长李学诗。 右纵队作战目标和达成的战役成果:“郑开文统右纵队,以嘉玉桥为作战目标,由阿敦进攻红白盐井,血战数昼夜,相继克复,僧俗降者以千数。克日进取江卡。番酋闻风胆寒,辟易数百里。” 左纵队:联队参谋长兼左纵队长姜梅龄。 所属: 陆军步兵第二大队,大队长华封歌。 炮兵一小队,(小队长姓名不详)。 骑兵一小队,(小队长姓名不详)。 机关枪一分队,机关枪分队长白正洸。 左纵队作战目标和达成的战役成果:姜梅龄统左纵队,以江达为作战目标,由阿敦渡溜筒江越梅里、白蟒大雪山,直趋毕士、左贡,旁临耻空、杂俞、波米,剿抚兼施、威德并济。大军所至如雷如霆,藏军统翁扎古襄震怖恐惶,率残部,昼窜霄遁。师次左贡一带,沿途僧俗执哈达酪浆迎者无数。村落已拓地千余里,民众数万户。 碑刻材料表明,西征滇军第一纵队的组成,人员分工,作战任务和取得的战果都能落实到位,没有人浮于事,空位虚缺的现象。
三、西征滇军第一纵队援藏平叛的作战成果 西征滇军第一纵队在得到中央政府、滇省都督援藏平叛作战指令后,经过40余天长途行军后到达滇藏边区,设前线指挥部于德钦县城,就此分为左右纵队,悬筒跨囊渡江而西,以梅里雪山、澜沧江的东西两侧,左右联络、分道并进,以犁庭扫穴之势,直捣乌斯江畔,昌平佛地,迅速绥靖边氛。其间,左右纵队行军路程达1000公里以上,作战面积达数万平方公里,军事力量抵达德钦以西,波密以东,昌都以南,察隅以北的广大区域。大小战斗数十次,攻克要隘、堡垒数十座,村镇数百处,收复面积达数万平方公里。其中,右纵队攻占溜筒江、墨里、盐井、吁能卡、垂紫卡等要隘重镇,收复斗苴、米坝、东季、尹当、觉弄、当那、扬渣、工腊、松丁、巴底、供水、紫中、格拉凡大小数百余村。左纵队攻占母喜、坝佳、水责、瓦补、根那、觉石、葛坨、顶额瓦等要隘、关卡,师抵杂貐、察陇、波密;攻占闷空、毕士、札夷、七大寺,梅季、阿东、羡通、解瓦,下垄、波能等地。西征滇军左、右纵队所达之地,逆者剿之顺者抚之,形成“自杂貐以北、波密以东、察木多以南之僧俗番众均鳞次来降,其势如疾风之秋叶,如骤雨之春英”的大好局面。 西征滇军第一纵队入滇川藏边区作战的二十多天时间内,积极进取,收复盐井、毕土,兵临芒康、嘉玉桥、察瓦龙、察隅、左贡、波密,江达,似剑锋插入叛军领区的中心,芒康、嘉玉桥、昌都、巴塘、波密等战略要地均暴露在西征滇军的攻击范围内,叛军闻风而逃。芒康、巴塘、昌都之围顷刻瓦解;盐井至芒康、昌都、巴塘交通线路被打通,为西征川军攻克理塘、乡城奠定了基础,迅速扭转叛军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打乱了叛军集团的部署,藏军兵马5000余,弃地而逃,聚集于嘉玉桥、乡城等地,暂时凭借天险重镇而守。 总之,《哀乌斯藏辞并序》记录了西征滇军的规模、兵力部署、作战任务、作战成果,对于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的滇军援藏平叛、西藏问题、西南地区局势等都有重要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