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瑞铭 通讯员 杨婷)近日,在新平县平甸乡宁河村委会小马塘小组的烤烟商品化烘烤点,烤房外的烟农动作麻利,编烟上竿、开炉烘烤。烤房内,经过近一周的烘烤,一排排金灿灿的烟叶散发出浓郁的烟草芳香,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种是金,管是银,烘烤是个‘聚宝盆’。但长期以来,烟农烘烤‘各自为政’,烘烤流程标准不一、燃料消耗时多时少、烘烤过程温度变化幅度大,导致烤出的烟叶质量良莠不齐,成为制约烟农增收的‘瓶颈’。”小马塘小组组长李朝顺介绍,为确保烤烟提质增效,该小组31户栽烟农户全部集中进行商品化烘烤,采用生物质颗粒燃料和电力替代原有的煤炭进行烘烤,每炉能降低燃料成本近300元。农户烘烤成本降低了,烘烤质量也提升了,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省心省时省力。 为降低农户在烘烤烟叶过程中的生产成本,提高烟叶烘烤水平,降低烘烤损失,近年来,平甸乡积极推进实施商品化烘烤,采取“村组主导、烟草主推、市场运作、有偿服务、自负盈亏”的模式,实现烤烟生产减工降本、提质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