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城晚报记者 陈鑫龙 近年来,我省及其他省份均报告多起儿童因腺病毒感染引起疾病的突发事件,感染此病毒后儿童多出现高热等症状。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省疾控中心发布8月防病提示,儿童出现高热应警惕腺病毒感染。 什么是腺病毒 省疾控专家介绍,腺病毒是一种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儿童4%―1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是由腺病毒感染引起。腺病毒可以导致咽炎、咽峡炎以及儿童角膜结膜炎,胃肠炎和腹泻病等。呼吸道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不退,体温39℃―40℃持续2―4天;咳嗽较剧烈;咽喉疼痛,扁桃体红肿伴点片状白色分泌物;可伴有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血象明显增高。眼部感染后会出现高热、眼红、结膜充血以及角膜红肿等。各年龄段人群均会感染腺病毒,免疫系统较弱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等患者感染后引发严重疾病的风险较高。 腺病毒传染性较强,常可引起暴发流行,主要发生在密闭、拥挤和潮湿的环境,如学校、托幼机构、医院等。虽然人人都可能被传染,但最常见的是5岁以下儿童,其中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尤其容易感染。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天。腺病毒主要是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粪口传播,如果在被腺病毒污染的游泳馆中游泳,很容易被该病毒感染,引起结膜炎。
如何预防腺病毒感染 专家表示,目前,预防腺病毒感染的最佳方式是保持手部清洁,家长应经常帮助和提醒孩子用肥皂或者含酒精的消毒液洗手。如感染腺病毒,症状轻微者尽量居家隔离休息,减少外出,避免前往公共场所,外出时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要遮住口鼻,避免与他人共用杯子及餐具,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注意手卫生。一旦出现如持续高热、心慌、气促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载于8月12日《春城晚报》第十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