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人
据报道,我市持续开展“诚信兴商”主题宣传活动和“诚信经营·放心消费”创建,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等常态化监管,形成了公平、公正、有序的良好消费环境。(详见9月2日本报第一版相关报道) 在市场活动中,信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用是经济的基础,没有信用,市场秩序就不可能健全。商务信用是整个信用的重中之重,因此,强化诚信意识,大力倡导“诚信兴商”的经营理念,让市场经营者践行诚信经营理念,坚守契约精神,依法诚信履约,对推进商务领域的信用建设,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的良好消费环境无疑十分必要。 商人应以诚信为本,但提起商人,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一个词“无商不奸”,这话虽然有失偏颇,是对商人的刻板印象,但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一些商人为了获取利益不择手段,置信义道德于不顾,坑蒙拐骗,巧取豪夺,无所不尽其极。有的虚假宣传、虚假广告,比较突出的是那些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经营者,把保健品说成“能治百病”的神药,以“洗脑”式营销坑害老年人。有的在经营中偷梁换柱,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有的搞价格欺诈,虚构原价,打着“优惠促销”的幌子,实际卖得更贵。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虽然这样的商人只是少数,但一颗老鼠屎搅坏一锅汤,这些人的行为不仅坑害了消费者,也影响到了商人群体的形象,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因此,要构建“平等交易、正当获利、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必须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商务诚信建设,用法律保护诚实守信的商家、企业,惩戒处罚失信营商行为。依法查处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等侵害相关方权益行为,查处合同欺诈、债务违约、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失信行为,坚决打击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犯罪行为。在褒奖守信经营者的同时,惩处失信者,让那些失信商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让那些“诚信滑坡”“诚信破产”的商家、企业“臭名远扬”。 “诚招天下客,义纳八方财”,对商家来说,诚信是生产经营的底线,也是最好的金字招牌。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以诚信为本,这是古今中外亘古不变的法则。“誉从信中来,财从誉中取”,信誉能够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美誉能增强企业吸引力,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企业只有诚信经营,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也才能生存和发展。市场上的那些百年老店,无一不是靠独有的产品、服务,靠“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诚信经营,在大浪淘沙一样的市场中发展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