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文栋
秋日时节,走进华宁县华溪镇甫甸社区上拖卓小组,村口的小花园依然色彩缤纷、小菜园里的蔬菜长势良好,凉亭下老人们乘凉聊天,好似一幅家在园中、人在画中的美丽乡村新图景。(详见9月8日本报第一版相关报道)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华宁县华溪镇甫甸社区上拖卓小组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村干部、党员带头挨家挨户宣传政策、讲解村庄规划,争取村民的支持,证明了推动乡村产业兴旺,需要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同时,要积极培育本土农业人才,引导广大群众学习生产经营知识、增强专业技能、开展社会服务,转型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让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的“人才”含量。 上拖卓小组的实践证明,只有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产业的发展变化,依托乡村丰富的自然景观、地形气候、农耕文化等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把准发展方向,努力耕耘特色产业,着力解决问题、补足短板,才能推动乡村产业功能拓展融合,才能真正让老百姓得实惠。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各地都在抓产业、找出路,产业对路是关键。这些产业既要符合本地实际,又要有市场销路,找准产业项目与群众增收的结合点,才能扎下根、长得大,长久兴旺。 行百里者半九十。产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必须不断地更新观念、改革创新,在发展中抢抓先机,在发展中保持耐心和毅力。要破除“等靠要”的思想,大胆尝试走向市场,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推动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有实力的新农村。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要更进一步挖掘本地文化元素和民族风情,让文化赋予经济发展深厚的人文价值和更强的竞争力。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打通乡村物流和产业融合“最后一公里”,实施“农业+产业”,培育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乡村振兴提质升级,建设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幸福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