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坤娱
仲秋时节,记者走进澄江市右所镇马房村,一幢幢整齐的滇中民居映入眼帘,村庄环境干净整洁,装饰墙面的农耕文化图很有特色,向来往游客传递着迥异于城市生活的恬静,展示着马房村现代新农村的“幸福容颜”。 近年来,马房村坚持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充分利用村内地理位置优势和浓厚历史文化,引导群众在保护抚仙湖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实现产村融合、产城融合、产业融合,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马房村是因保护抚仙湖率先搬迁的村子,是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澄江市第一个小组级党群服务中心就建在这里。 为保护抚仙湖,按照“四退三还”的要求,马房村于2014年实施了生态移民搬迁,共搬迁沿湖村民273户856人。搬迁后,马房村在拆迁区域建成265亩生态湿地,在环湖路以北建成集“截、储、调、回、净”于一体的生态调蓄带。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马房村作为试点,一次性流转数百亩土地,调整农业结构,寻找发展新路径。 搬迁后,通过多渠道整合项目资金,马房村实施民居住宅外观统一改造、道路硬化、截污治污、美化绿化、强弱电入地、公厕升级改造等项目,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在发展产业上,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积极构建“党支部+公司+农户”的产业链条,对村内原有民房进行改造。在保护抚仙湖的同时,充分利用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大力发展以民宿、餐饮为主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现在村里有50多户村民经营餐饮店、民宿等,发展乡村旅游。此外,还有近20户外来商户投资经营,寒暑假等旅游旺季一房难求,群众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条件也改善了。 经营餐饮店的村民杨刚说:“我家以前种地年收入只有2万多元,在党的领导下,马房村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得到壮大,来旅游的人多了,我家经营的餐饮店生意很不错,年收入也增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