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梅
站在红塔区高仓街道排山社区土地整治项目地块,看着一块块已经整理好的土地,排山社区党总支书记梁学能不禁喜上眉头。他指着正进行土地整治的地块,畅想将来这片山地会呈现出的模样:山顶上准备建观景台,旁边要建泡泡房,游客白天可以边赏景边休息,晚上则可观赏美丽的星空;环凤凰水库与凤凰山建5.5公里的环山步道,步道旁种植樱花树,在樱花树下、鲜花丛中规划帐篷区,让游客获得最自然的沉浸式体验…… 排山社区土地整治项目工程面积为750亩左右的山地,涉及6个居民小组。排山社区5组居民梁有跃今年60多岁了,他家的几亩山地很早以前也栽种过烤烟、玉米等农作物,山脚下的4分地还种起了水稻。“那个时候,种植成本很高,经济效益也不好,从1996年开始,我家的那些山地就撂荒了。”梁有跃说道。 一直以来,山地种植农作物面临路不通、水难运等难题,耕作条件不好,劳动力投入大,当地人种植积极性越来越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外出打工的人员多了起来,这些山地就慢慢撂荒了。看着这些撂荒的山地,梁学能心里不是滋味,可却苦于无法改变山地的基础条件,山地“活”不起来。 今年,排山社区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启动。工程通过修建道路、平整土地、建设抽水房、铺设引水管道等,实现路通、水通、电通,这让梁学能看到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和群众收入的希望。 梁学能说,排山社区依托土地整治,6个居民小组的居民从2022年到2024年每年都有租金收益。三年后,群众以土地入股社区合作社,依托排山社区的水、森林、野生菌等自然资源,通过打造精品农文旅产品助推乡村振兴。 “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越来越好,土地整治没有让我们出一分钱,今后还可以拿土地的租金。”梁有跃说。 居民看到了土地整治带来的好处,对社区统一流转土地,打造精品农文旅产品也有了信心。 有了党和政府的长远规划和支持,排山社区原来撂荒的山地才能通过土地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激活了“一池春水”,让“沉睡”多年的山地资源成为活跃集体经济的“希望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