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曾梦琪
“自从养了牛,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回想起以前的日子,通海县河西镇清水河村村民杜艳仙十分感慨,丈夫去世得早,一直以来,她靠种植烤烟和蔬菜的收入仅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2019年,村里的党员干部找到她,宣传养牛的好处,并为她提供技术帮助和政策支持。“在党员干部的帮助下,我买了3头小牛试养。如今,我养了7头牛,加上种植的14亩烤烟和蔬菜,每年有5万元的收入。”杜艳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清水河村山高坡陡路远,曾是通海县三个贫困行政村之一,村民收入以种植烤烟、四季豆、水果玉米等为主。近年来,村“两委”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把发展养殖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方法,通过党员带头、大户引领、政策扶持,大力发展特色养殖,走出了一条发展特色产业振兴乡村之路。 清水河村驻村第一书记祁家明告诉记者,在发展养殖业前,村“两委”四处考察,发现肉牛、梅花鹿等牲畜市场价格稳定,需求量大,养殖效益可观。决定充分利用山区资源禀赋,立足优势资源带动、特色产业推动、政策扶持联动“三轮驱动”模式,以养殖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通过加强科学养殖技术培训、及时接种各类疫苗、加强养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将养殖业打造成为该村经济增长的“重头戏”。截至目前,清水河村养殖肉牛1400余头、羊4500余只、梅花鹿1000余只。 通过专业化养殖经营,不断接受专业知识培训,并借鉴其他地区特色养殖经验,许多村民养殖技术大大提高,还向周边村庄输出技术。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心窝“暖”起来了,幸福的笑容挂在脸上,养殖产业开花结果遍布清水河村。 “在党的领导下,清水河村的养殖业规模不断壮大。”祁家明说,今后该村还将新建规模生态牛羊一体化养殖基地,从养殖到餐桌实现产销一体化,同时带动奶制品加工做成一条完整产业链,促进清水河村特色养殖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