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罗瑀 吴文汝)近日,在通海县秀山街道万家社区的旱种杂交稻试验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稻香,农业技术人员穿梭在稻田里,割稻谷、打稻谷,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通海县打破传统水稻种植模式,引进杂交稻品种滇禾优615试种,获得成功。 据了解,旱种杂交稻除了省去育秧、拔秧、插秧环节的投入,还可打破水源对稻谷种植的限制,把灌溉条件不成熟、水资源短缺、不平整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最大限度提升土地利用率。滇禾优615适应性强,是一种能在旱地、坡地及干旱环境生长的品种,具有米质好、适应性强、省肥节药、种植简单等优点。 近年来,通海县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以提高质量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不断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积极探索种植新品种。下一步,通海县将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因地制宜,逐步扩大旱种杂交稻示范种植面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