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记者 陈志莲 通讯员 刘元江 广袤的田野,蕴藏着无限的机遇和希望。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带动家乡致富。他们用坚持、专业和热爱在农村挥洒汗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又到一年柑橘采摘季。近段时间,杨春林变得忙碌起来,他的柑橘种植基地里,金黄的柑橘挂满枝头,一片丰收景象。杨春林出生于华宁县通红甸乡小得勒村大得勒小组,2012年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毕业后被推荐到个旧市云锡集团上班。虽然有了稳定的工作,但他却依然牵挂着家乡的发展。“回家看到家乡经济收入单一,村民收入较低,青壮年劳动力出去务工的比较多,就想着通过自己所学来改变家乡。”杨春林道出了返乡创业的初衷。 2014年底,杨春林毅然辞职,回家种植柑橘,并与合伙人一起创办柑橘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种植南丰蜜橘。目前,大得勒小组共种植柑橘400余亩。 2022年是杨春林返乡创业当“新农人”的第八年。杨春林通过种植柑橘年收入10多万元,不少村民也因为种植柑橘富了起来,陆续盖起了新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由于杨春林不怕苦、肯钻研,有示范带动作用,得到了村民的信任,2021年当选为小得勒村委会副主任。 马海艳出生于华宁县通红甸乡通红甸社区通红甸村,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帮助父母种植柑橘。2019年,在通红甸乡统计站做外聘人员。2021年,马海艳成为通红甸社区工作人员,主要负责计生、妇联、宣传、医保、社保、文化等工作。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通红甸人,马海艳见证了通红甸村的发展变化,从土路到水泥路,从土墙土瓦到红砖楼房,民富村美的美好愿景逐步变成了现实。马海艳说:“家乡的变化非常大,我希望留在家乡,为家乡的变化做一点贡献。”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机活力的力量,杨春林、马海艳的创业故事正是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如今,青年返乡创业已经与乡村振兴成为命运共同体,青年返乡创业拓展了乡村产业,让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向农村汇聚。据统计,目前,通红甸乡共有20多名大学生返乡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