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人居环境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当前,还需进一步优化城乡生态空间、生活空间,持续提升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品质,让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良好人居环境需要得到不断满足。
□ 陈喻
峨山县始终坚持城乡两端同向发力,以人民需求为导向,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城市品位日益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乡面貌实现华丽转身、惊艳蝶变,一幅宜居宜业的美好画卷正在彝乡大地徐徐展开。(详见10月17日本报第七版相关报道) 人居环境关系到生产,关系到生活。人居环境好不好,是生活质量高不高的重要衡量标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好城乡融合发展道路,聚焦城市中“老、破、小、旧”等民生难题,实施城市更新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民生工程,城市变得更加整洁有序、舒适宜居。与此同时,我市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建成了一批环境优美、宜居宜业、业兴人和的美丽乡村。总体来看,滇中大地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实现了人居环境的“玉溪之变”,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当然,改善人居环境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当前,还需进一步优化城乡生态空间、生活空间,持续提升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品质,让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良好人居环境需要得到不断满足。要继续实施城市更新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同时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全面高质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努力绘就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画卷。 改善人居环境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应该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管理好公共设施,维护好公共区域。在推进城市更新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要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参与进来,广纳民意、找准所需、理顺矛盾、凝聚共识,让改善人居环境的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民众所盼、共同所得,让良好的人居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进而让生态环境更优美、人居环境更宜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