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日报 玉溪网        玉溪+    
版面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10-31   A04版:四版 往期回顾 搜索 返回列表
调整优化抚仙湖流域种植结构
澄江5800亩制种玉米获丰收
作者:记者吴坤娱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786
    本报讯(记者  吴坤娱)近日,澄江市制种玉米进入成熟期,田间地头满目金黄,采收、拉运,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走进龙街街道忠窑社区白土坡村的田间地头,农户正忙着采收玉米、装袋、装车后统一运往收购点。近期,忠窑社区农户都在忙着采收玉米,金黄色的玉米颗粒饱满。
    种植户盛家福种植了140亩制种玉米,由于管理措施得当,品质优良,产量不错。“在栽种前我们就与云南省东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由公司统一销售,定下了价格,而且提供技术指导。种植制种玉米收益不错,如果公司明年继续收购,我们愿意继续种植。”盛家福高兴地说。
    澄江市今年首次种植制种玉米,由云南省东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订单,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企业和农户实现产、供、销无缝对接。云南省东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种植14314亩制种玉米,其中在澄江市种植5800亩,目前已进入采收期,预计10月底完成采收。
   “虽然是首次种植,但达到了预期效果。”云南省东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黎明说,“大部分达到亩产600多公斤,澄江片区的制种玉米预计产值可达1000多万元。我们采用订单式的发展模式,农户加入合作社后,只需安心种地,由公司统一销售。我们邀请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到田间进行技术指导,保证了玉米品质,今年可以说是个丰收年。”
    云南省东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苏王乔介绍,制种玉米是专门用来做种子的,这些玉米要先进行水分测试,符合标准后运到附近的制种企业进行脱粒和烘干。采收期间,每天有200多名工人在地里采收、装袋、装车,增加了农户收入。
    据悉,为保护抚仙湖,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澄江市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方针,综合施策,加快调整优化抚仙湖流域种植结构,加大生态保育型、环境友好型农作物推广力度,发展水稻、蓝莓、玉米等正面清单农作物,推行绿色生态生产方式,构建抚仙湖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玉溪日报社版权所有  滇ICP备:08100907号-4  滇公网安备:53040202000160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58846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7-2058846  举报邮箱:1470154883@qq.com
地址:玉溪市玉兴路120号玉溪日报社  邮编:653100  电话:0877-2052127  传真:0877-2052127
技术支持:玉溪网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