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艾丽/文 邓星瑞/图
10月24日,十余位知名作家、评论家和编辑来到玉溪师范学院,参加“文学进校园·玉溪师院首届红塔文学周”活动。在5天的时间里,文学讲座、新书分享会、文学沙龙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助推玉溪进一步发现文学新人,培植文学新力量,提升玉溪高校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玉溪文学发展形象。
用文学照亮校园 培养玉溪文学新力量 云南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李朝德表示,校园文学历来都是文学的生力军,“无青春不文学”已经成为一种口号,校园文学使命感让一代代人举着青春的大旗在文学路上一路前行。“红塔文学周活动的举办,有助于让文学滋润师生的生活,用文学照亮校园,并引领广大青年重拾内心遗落的文学种子,坚定文学信念和理想,继续守望文学家园。”李朝德说。 “红塔文学周活动的举办,对于玉溪培养文学新人、提升文学创作水平等都将产生积极影响。”在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时遂营看来,高校历来都是培养文学创作人才的热土、点燃诗歌创作激情的阵地。时遂营介绍,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近年来连续举办了八期“红塔诗话”,邀请了玉溪市具有影响力的诗人讲学,并举办“中国诗学的经典阐释与文本世界”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云南省古代文学中青年学者论坛、首届玉溪师范学院“红塔诗社·云南高校大学生诗歌赛”等各类活动,不断激发青年学生的诗歌创作热情,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云南省作家协会驻会干部王单单受聘成为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驻校诗人。他表示,将利用好驻校诗人工作站这一平台,通过给学生讲授现代诗歌、与学生交流诗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推动诗歌创作传承创新。 文学周期间,八场讲座和四场新书分享会相继举行,著名诗歌评论家吴思敬、著名作家胡性能、著名诗人雷平阳等文学名家交流分享了文学创作经验。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红塔诗社社长吴耀鹏告诉记者:“名家对文学的认识与见解,让我对创作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我们最缺乏的只是描绘世界的勇气。我要大胆地开创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沿着心中既定的道路积极开展文学创作。”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繁荣玉溪文学创作 玉溪部分作家、诗人、评论家也参与了红塔文学周活动,李发荣是其中一位。他说:“诗歌创作如同一个不断暴露自己的无知和清理自身记忆的过程,我需要动用语言去除概念、模式,跳出自我限定、思维惯性和自怨自艾,回到地域、民族、私人经验与公共记忆的结合点,尝试树立一种多元开放的文学观念。” 近年来,我市积极发挥文学优势,通过抓好文学活动、抓实创作扶持、抓稳文学培训等方式,积极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推进玉溪文学创作繁荣发展。今年,易门县的马玫和峨山县的李士学两位作家被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为2022年新会员。近期,第九届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品杨杨散文集《大学之光——行走在云南深处的西南联大》中的《袁家骅:阿细人的“诗生活”》和《中国大学史上的一个“惊叹号”》两篇文章还入选复旦大学语文教材。 玉溪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罗盛勇表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市文联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首要政治任务。在文学创新发展方面,市文联将结合玉溪优势,积极开拓工作思路,组织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精心培养数量众多、素质优良的文学人才,并引导文学创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最大限度激发全市文学创作创新活力,创作推出更多彰显玉溪特色和时代特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奋力推动玉溪文学事业实现蓬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