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日报 玉溪网        玉溪+    
版面大图 上一版
  2022-10-31   A08版:八版 往期回顾 搜索 返回列表
唐淮源出任第三军军长时间考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2219
     唐淮源戎装像。(图片由江川唐淮源将军纪念馆提供)
□  本报记者  蔡传兵

    江川籍抗日英烈唐淮源,戎马一生,从重九起义开始,历经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1941年5月,他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守卫中条山防线,三年击退日军十三次大举进攻,之后因陷入日军重围而壮烈殉国。
    唐淮源从一名初出校门的排长,百战终成一代名将。回顾他在军旅生涯的任职情况可以发现,有几个历史时期,要么一片空白,要么存在明显的谬误。其中唐淮源出任第三军军长的时间,在地方史研究中,因为问题的“微小”而长期被忽略。
    
北伐战争之后的任职情况
    唐淮源早期在滇军中的职位多属中下级军官。北伐战争前,受孙中山先生委托,他来到黔滇交界的地区收编了几支地方武装,稍经整训,即组建为独立第十六师,进入江西参加北伐战争,击溃北洋军孙传芳部下两支队伍,一战成名。1927年5月,独立第十六师扩编为第九军,唐淮源任军部总参议,这是他出任军级高级军官的开始。1928年1月,第九军改编为第三十一军,唐淮源任副军长。
    北伐战争胜利后,北伐军中的地方军受到排挤打压,裁军缩编,有着滇军背景的第三军(史称“老三军”)与第三十一军被压缩合编为新的第三军。这一时期,唐淮源同情红军,不愿与红军为敌,与“红军之父”朱德交情深厚,并秘密建立起革命统一战线。为此,唐淮源在军中的职务,一路从第三十一军的副军长降至第三军第十二师的一名副旅长。
    1933年3月8日,唐淮源正式升任第三军第十二师师长,1936年10月,出任第三军副军长。对比他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时的同学朱培德、王均、曾万钟,可以发现,唐淮源在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北伐战争中屡立战功,却一直不受重用,而他的三名同学却先于他相继出任第三军军长。
    
一本志书两种说法
    唐淮源继曾万钟之后任第三军军长,任职时间,云南地方史志都有记载。
    2002年出版的《云南省志·人物志》的记载是:“唐淮源,1937年升第三军军长,屡挫日寇。”
    1994年出版的《江川县志》也有记载:“1937年,唐淮源升任第三军军长,继续率部抗战,沉着果断,屡挫强敌。”
    梁耀武编著的《新编玉溪风物志》一书中的记载与《江川县志》完全相同。
    1992年出版,玉溪地委党史征集研究室编写的《滇中烈士党史人物选编》收入一篇唐淮源的传记,文中有一段文字:“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唐淮源)任第三军军长,曾带兵参加冀西、晋东、晋南诸战役,旧关杀敌,晋南肉搏,远近闻名。”
    如果以上史志记载准确,则唐淮源是在出任第三军副军长第二年后,即升任军长。而在1936年至1937年间,唐淮源并未参与过重要的战事,且在西安事变前,对围剿红军表现得非常消极。这一时期,他还与朱德保持了书信往来,滇军内部对此多有传闻,因而出任第三军军长的可能性很小。
    在阅读2002年出版的《云南省志·人物志》时,记者查到了曾万钟在抗战时期的任职情况。在“曾万钟”条目下,有一段文字:“1938年7月,曾万钟奉命守卫中条山……次年,曾万钟因功升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唐淮源升任第三军军长。”据这段文字可知,唐淮源升任第三军军长的时间应为1939年。很明显,同一本志书中出现了“1937年”和“1939年”两种不同的说法,其中肯定有一种存在谬误。
    为了证明唐淮源1937年不可能出任第三军军长一职,记者找到了1939年4月27日《云南日报》第四版刊发的一条新闻稿,标题是《模范老太太卖棺捐款救国》,云南通讯社记者在导语部分写道:“26日,有现任陆军第12师师长唐淮源之太夫人,近鉴于日寇侵华,异常愤慨,特将其子备办之棺椁1具,变卖得旧滇币2万元,备函如数送交省抗敌后援会查收……”这位让人肃然起敬的老太太正是唐淮源之母姚氏。从这篇新闻稿中可以看出,1939年4月26日,姚氏卖棺捐款时,唐淮源在军中的职位还是“陆军第12师师长”,当然不可能在1937年时出任军长。
    
谬误澄清
    近年来国内出版的地方志书、人物辞典,对唐淮源的生平事迹也多有收录。
    2016年出版的《朱德大辞典》收录了“唐淮源”条目,关于他出任军长的时间是这样说的:“唐淮源,1939年秋升任第三军军长,授中将衔。”这本辞典是由朱德思想生平研究会编纂的,其权威性和严谨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查阅了大量抗战时期的档案文献后,记者找到了唐淮源出任第三军军长的具体时间:
    第三军军长,唐淮源,1939年7月2日任,1941年5月12日亡。
    同时还查找到另一条史料:“第五集团军总司令,曾万钟,1939年2月7日任。”抗战时期,第五集团军下辖第三军,曾万钟升任集团军总司令,之后,唐淮源出任第三军长就顺理成章了。
    在查阅档案、史料的过程中,记者也找到了“唐淮源1937年出任军长”一说较早的出处。1942年6月6日,在唐淮源殉国一年之后,云南省追悼唐淮源、寸性奇(腾冲人,抗日名将)二将军大会在昆明举行,当时的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亲临主祭,并恭读祭文。祭文中有一段文字:“七七以后,(唐淮源)升为军长,统帅大军抗日,尤为奋发,防御中条山的时间较久。”文中的“七七”所指正是1937年的“七七事变”。
    1964年,唐淮源之子唐伯华写了一份自传,叙述了他的身世,自传中提到很多关于父亲的情况。在抗战时期父亲的任职情况一节,他写道:“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父亲队伍调到保定,这时是第三军军长。”唐伯华自传中的内容与龙云祭文所叙显然是一脉相承的。
    关于唐淮源的史实,仍有诸多此类谬误需要澄清。深入细致地做好唐淮源将军生平事迹的研究,何尝不是对这位民族英雄最好的纪念。
玉溪日报社版权所有  滇ICP备:08100907号-4  滇公网安备:53040202000160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58846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7-2058846  举报邮箱:1470154883@qq.com
地址:玉溪市玉兴路120号玉溪日报社  邮编:653100  电话:0877-2052127  传真:0877-2052127
技术支持:玉溪网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