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历程,消除贫困、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是这一基本历程中的重要节点。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已经内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目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
□ 李龙娘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依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正确的领导推动共同富裕实践取得切实的成果。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就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实现共同富裕坚实的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明确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并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改革开放,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实践位置,明确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内涵、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遵循。正是有了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西方现代化难以企及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可以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可以更好地解决发展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保持生产力不断解放和持续发展,确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能够取得切实进展和丰硕成果。 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完善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领导力量上提供坚实的保障。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富裕是各国现代化追求的目标,但和西方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从消除贫困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并充分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也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任务,让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后发国家对先发国家的成功追赶,带领14亿中国人民迈向现代化国家行列,充分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势。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保证全体人民政治社会生活权利,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必须把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线,把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始终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再到共同富裕,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发展要求,反映了我国从数量增长到质量增长,再到共享增长的发展目标,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人口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要想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富裕,根本途径是发展。从新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来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制约因素就在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推动生产力由重视“量”的增长到重视“质”的转变。离开生产力的发展,共同富裕就会成为空想;离开高质量生产力的发展,共同富裕将无法实现。 在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主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坚持高质量发展,必将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向更高质量更高层次迈进。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作者单位:中共玉溪市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