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体濂
豆汤面是华宁县传统的美味小吃,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因首创于仲家而得名,且又以仲士贤所卖的豆汤面最为有名。 自清光绪末年至民国年间,仲士贤便于县城十字街中段摆木匠弯尺形的长桌两张,长期以经营豆汤面谋生。因制作精心认真,故味美可口、香味诱人,兼之贫富不欺,老少咸宜,赢得顾客的赞赏,生意兴隆,经久不衰。所以,不论本地人或外地人光临,以一吃豆汤面为快。有喜欢随意小酌的,尚备有鸡肉、白肉、豌豆尖和卤猪头肉,配上一两个小碟,或鸡头、鸡脚、鸡翅及脯子,或猪耳、猪拱嘴、猪舌头、豌豆尖、酸腌菜。吃起来,清鲜甜淡,咸辣酸香,无不兼而有之,因此它成为一种物美价廉、众口交誉的小吃佳品,至今人们犹津津乐道。 豆汤面也叫豆汤米线,它的主要原料是米线和豌豆面,即用豌豆面煮汤与米线相混合而成。仲家的豆汤面之所以出名,其制作特色,简言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对豌豆面的制作非常认真。用筛子拣选质量好的豌豆,淘洗干净放入锅中的沸水内煮15分钟,捞出盛于盆中盖上布,半小时翻动搅拌一次,直至水汽干了,再每次一大碗舀入锅内用沙炒黄炒香,将炒过的豌豆用磨去壳后,加上八角、草果、黄果皮磨成豌豆面,最后用黄丝细箩筛筛出细面,贮藏在大罐内,每日按需要量取出使用。 其次,油辣椒面的制作也很讲究。先把生香油放进锅里炼透,便将锅洞里的火退去,约隔10分钟左右,油的温度降低一些,即将辣椒面倾入锅中用锅铲迅速边炒边拌,呈现黄褐色时,便铲入罐中加盖,用时按需要量取出,一大碗油辣椒面可掺入花椒粉一调羹、芝麻面两调羹,搅拌均匀,作为作料。一般说来,随便用碗、盆盛贮油辣椒面就行了,本没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必要,但仲士贤却用罐来盛贮,并且密不告人。究其原因,乃是因为油辣椒面的芳香气味容易挥发。仲氏如此贮存,其香味便经久不变。这虽然只是点微不足道的小技,但亦可发人之无限深省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