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汤思琪
 “尊敬的各位来宾,欢迎参观玉溪市聂耳纪念馆,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汉白玉雕像就是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众所周知,聂耳是玉溪人,是国歌的曲作者……”对于玉溪市聂耳纪念馆的讲解员李艳琼来说,每天向观众讲述“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不仅是她热爱的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深入挖掘“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背后的文化价值
 大学期间,还是学生的李艳琼参加了玉溪大型舞剧《聂耳》的演出,为了呈现出深入人心的演出效果,李艳琼特地去网上搜集了很多聂耳的资料,这是她第一次主动了解聂耳。2007年大学毕业后,经过公开招聘,李艳琼进入玉溪市博物馆担任文博讲解员,2009年玉溪市聂耳纪念馆建成免费对外开放后,她又在聂耳纪念馆负责展厅讲解工作,从此与聂耳结下了不解之缘。
 讲解员是连接展品和观众的纽带,通过讲解员的精彩解说,观众更容易明白历史的“话语”,听懂展品的“声音”。为了让聂耳生平全面真实再现,李艳琼积极参与聂耳纪念馆设计大纲、陈列布展,任何一件展品的位置布局、每一个板块的内容背景她都可以张口就来、倒背如流。除此以外,她不断扩充知识面,认真研究聂耳的成长经历,让历史“活”起来。没有工作任务的时候,李艳琼就会带上小本子一头扎进聂耳纪念馆旁的图书馆,找到聂耳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学习,遇到以前没有见过的知识点,就用小本子记录下来,补充到她的知识库中,在下一次讲解的时候娓娓道来,变背诵为交流,变灌输为互动。
 “去到当时热闹繁华、灯红酒绿的上海后,聂耳没有出去消遣娱乐,而是把大量时间用在学习和创作上,规定自己每天要练习8个小时的小提琴。”李艳琼说,每当向观众讲到这一部分内容时,自己也时常被聂耳的精神所感动、激励,以此来提醒自己保持自律,持续学习。此外,李艳琼认为讲解员还应特别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包括声音和语言的运用、重大讲解礼仪规范、应急处理能力等,力求每一次讲解都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让自身也成为一道风景,让讲解更具吸引力。
 
 把“服务群众 因人施讲”贯穿于每一次讲解中
 一身端庄得体的职业装,挺拔的身姿,面带微笑与观众交流,这是李艳琼最常见的形象。从业16年来,她始终把“服务群众 因人施讲”贯穿于每一次讲解中。每次讲解前,李艳琼都会对要接待的观众进行全方位了解:他们从哪里来,年龄、文化背景、兴趣爱好是什么,此次参观的目的是什么……
 “只有足够了解你的观众,才能更好地为他们讲解。”李艳琼说,如果是给学生讲解,她会以引导启发为主,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语调,把讲解的侧重点放在聂耳勤奋读书、热爱祖国方面;对于普通观众,则主要以聂耳的生平和背后有趣的故事为主,带领大家感受聂耳为国而歌的爱国主义情怀;遇到专家学者,讲解内容则更多会涉及一些专业性知识,同时通过和专家的沟通交流,把新的知识补充到自己的知识库中。就是这种时时以观众为中心的工作态度,让李艳琼的讲解更温馨、细致,具有亲和力。
 李艳琼坦言,刚开始讲解的时候很害怕观众提问,担心回答不出来没面子。但是如今特别希望多和观众互动,自己已经把观众提问当做一种知识拓展的途径。有一次,李艳琼正在讲聂耳读书的故事时,一名观众突然提问:“聂耳当时就读的昆明县立师范附属小学现在还在吗?叫什么名字?”没有准备的李艳琼当时就愣住了,她只能留下这位观众的联系方式,承诺稍后回复。过后,她积极查阅资料、咨询专家,终于找到了答案。如今,她能自信地告诉观众,聂耳当时就读的昆明县立师范附属小学现在还在昆明,改名为长春小学。
 
 当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讲述者和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从业16年来,除了做好讲解工作,李艳琼还积极参与文博资料收集整理、聂耳文化宣讲、讲解教学培训等。连续多年受邀到市委党校宣讲《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到学校进行专题课程教学,参加庆祝建党百年国家级省级红色故事讲解比赛,还加入了聂耳和国歌研究会,用心用情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李艳琼经过层层选拔,被抽调到北京参加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成为云南单元首席讲解员。在北京展览馆向前来观展的领导和观众介绍十年来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成效,以及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感人事迹。单独接待中央、国家机关、驻京部队、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约500场次,观众人数达30多万人次。
 多年努力,荣誉也随之而至。李艳琼先后获得云南省“十佳讲解员”称号、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云南赛区金奖和全国一等奖、“云南省金牌讲解员”等荣誉称号。“‘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激励我拼搏奋进,让我找到了讲解的真谛和工作的自信。”李艳琼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红色讲解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将不忘初心使命,继续当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讲述者、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使观众通过自己的讲解,真正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玉溪、热爱玉溪,助力我市打造聂耳和国歌品牌,让玉溪这座城市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