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门县职业高级中学 孙继红
书,是润泽心灵的甘霖,是智慧的源泉。培根说:“读书足以怡静、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说明读书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不二法门。悠悠书香,点点墨趣,与书为友,开卷有益。沉浸的是书海,收获的是智慧,积淀的是品位与文化底蕴。 南宋诗人翁森曾作《四时读书乐》,其中“冬读”云:“木落水尽千岩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作家叶灵凤在《书斋趣味》中说:“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了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灯光下,靠在椅上翻着白天买来的新书的心情,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林语堂说:“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淡巴菰一盒,哲学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藉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这是何等的读书境界。 关于读书的境界,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这是广为人知的读书三境界。 近日,在网络上读到了万宏辉先生《读书的四种境界》,他认为,读书作为生命的需求,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方式,作为一项净化、丰富、扩展人生的崇高事业,当然有境界,而且有四种境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乃第一境界也。读书,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心无旁骛。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乃第二境界也。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书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阅遍人间春色,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这是一种“书人合一”的读书境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乃第三境界也。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绝,显示出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这是一种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超然物外“天人合一”的至高至上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乃第四境界也。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把读书作为人生的内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灵魂中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这是一种“时人合一”超越空间的境界。 而我认为,读书还应有第五种境界,那就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滋养的是心灵,汲取的是新知,焕发的是神采。读书领悟灵气流动,翻动精神的海洋,使思路明畅,精神愉悦活泼而自在自得。闲看云卷云舒,恬然自安,找寻理想的栖息地,增强人文底蕴,提升文化素养,凸显“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怡情,从而达到“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心神合一”的读书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