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日报 玉溪网        玉溪+    
版面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2023-05-24   A06版:六版 往期回顾 搜索 返回列表
优化资源配置 形成聚合效应
改革为玉溪国粮粮食集团发展注入新活力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1897
    2022年10月31日,玉溪国粮粮食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玉溪国粮粮食集团”)注册成立,正式挂牌运营。玉溪国粮粮食集团以玉溪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和玉溪军粮供应站有限公司为基础,以新增粮油贸易加工业务为突破口,从战略高度重组市级“粮食储备、军粮供应、贸易加工、应急保障”一体化业务。这项改革,为经营性国有粮食企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粮食企业新聚合
    长期以来,玉溪粮食产业集聚度不高,国有粮食企业小、散、弱现象突出,本地粮食企业产业链不长,生产能力、品牌影响力同消费升级需求不适应。为此,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粮食产业发展的要求,我市积极推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实现国有粮食企业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离,打造集收购、储存、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集团化企业,成立了玉溪国粮粮食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经营性业务,玉溪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和玉溪军粮供应站有限公司承担政策性业务,实现了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离,人员、实物、财务、账务分开。
    按照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离,人员、实物、财务、账务分开的改革要求,我市全面深化粮食企业改革。
    一是坚持党对国有粮食企业的全面领导,成立了玉溪国粮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选举产生了第一届支部委员会,选优配强支部领导班子,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
    二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设立董事会和经理层,内设4个职能管理部门,下设3个子公司,进一步完善粮食企业经营管理机制。
    三是全面落实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离工作要求,玉溪国粮粮食集团全面承接经营性粮食收购、储存、加工、贸易、应急保障的功能职责;玉溪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承担省、市储备粮油保管轮换任务的政策性职能;玉溪军粮供应站有限公司承担军粮供应保障的政策性职能;玉溪千穗麦香食品有限公司承担玉溪农副食品加工中心项目等投融建管营一体化工作。4个公司坚守主责主业,职责职能清晰,使“两分离”措施得到初步落实。
    四是全面按照人员、实物、财务、账务四分开工作要求,完成了中层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职工双向选择岗位工作,全部重新签订了劳动合同和岗位协议,做到职责明确、分工清晰;按照各公司职能职责对资产使用权进行划分,并按固定资产管理规定登记造册,建立资产管理台账,扎实推进房屋、仓库等不动产产权登记工作;政策性和经营性财务分别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设置专门的会计和出纳人员进行财务核算;采取集团管控方式,政策性和经营性核算独立设账、专人记账,实行分账管理。
    
构建发展新格局
    玉溪国粮粮食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后,以新的发展理念和经营思路,增强发展新动能。
    树立大食物观,深入推进政策性储备粮规范管理,积极探索发展模式,在标准化、流程化、精准化、现代化上下功夫,按照“一规定两守则”和“两个确保”的要求,保障政策性储备粮安全;严格执行国家军粮政策,强化责任担当,为驻玉部队提供及时可靠、优质安全的军粮供应保障与服务。
    坚持创新粮食产业发展思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参与滇中(玉溪)粮食物流产业园建设运营,打造滇中粮食仓储副中心。加强与省内外粮食企业战略合作,积极推动与新希望集团合作成立贸易公司,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拓展副食品加工销售业务,通过延长粮食产业链,稳定粮食供应链,打造走出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经营贸易大通道。
    以做大做强经营贸易为核心,以促进产业优质化转型为己任,力争营业收入年均递增20%以上,培育成省内一流的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健全的中老铁路沿线区域性粮食产业集团。
    
展现发展新活力
    玉溪深化粮食企业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初步形成,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经营业绩成效突显。2022年,玉溪国粮粮食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68亿元、增长5.32%;实现利润830.48万元、增长34.68%;完成融资4.33亿元、增长78.18%。
    2023年1月,玉溪国粮粮食集团达到升规纳限规模,到2月底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73亿元,增长44.85%,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
    改革模式得到肯定。组建玉溪国粮粮食集团的决策部署不仅全面符合文件要求,也是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重要体现。玉溪国粮粮食集团提前4个月基本完成了“两分离四分开”改革任务,经营业绩快速增长,管理更加规范,成效更加显著。
    改革工作得到认可。今年以来,省粮食和储备局领导先后两次到玉溪国粮粮食集团调研,对企业改革发展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玉溪是粮食储备中的重点州(市),去年下半年开始,围绕一边建设,一边改革,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平台公司围绕同一目标努力,改革发展成效明显,要把玉溪作为典型进行推广交流。
玉溪日报社版权所有  滇ICP备:08100907号-4  滇公网安备:53040202000160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58846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7-2058846  举报邮箱:1470154883@qq.com
地址:玉溪市玉兴路120号玉溪日报社  邮编:653100  电话:0877-2058846  传真:0877-2058846
技术支持:玉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