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
1925年春节,玉溪州城街头,锣鼓声响了起来,新灯戏班开戏了。受母亲彭寂宽影响,聂耳从小就迷上玉溪花灯和滇剧。看到戏班在演《四狗闹家》,聂耳兴致勃勃挤进人群,一边听戏一边记下戏中曲调。 |
 | |
二
升入中学,聂耳在英语学习上特别花功夫,课余参加法籍教师柏希文开办的英语学会补习班。一天放学后,聂耳听说柏希文老师生病了,急忙赶了过去,一边为老师煨药,一边大声朗读英语课文。柏希文听着,脸上露出了微笑。 |
 | |
三
聂耳和家人都是音乐迷。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聂家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三兄弟忙活起来:二哥吹洞箫,三哥弹弦子,聂耳引吭高歌,引来一群游人围观。 |
 | |
四
1927年暑假,故乡山水召唤旅省的学子聂耳。他回到玉溪州城老家,正值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彝汉群众点燃火把,跳乐歌唱。聂耳身背四弦,跟着弦子师傅边弹边舞。 |
 | |
五
1927年,聂耳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参加了学校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外围组织“读书会”。学校操场边的大树下,聚集了一批追求自由、理想与进步的青年学子,他们阅读进步书籍,演奏进步歌曲。同学们围坐在聂耳的四周,静静聆听他分享读书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