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日报 玉溪网        玉溪+    
版面大图 下一版
  2023-07-25   A01版:一版 往期回顾 搜索 返回列表
力量,在国旗下凝聚
—— — 我市开展聂耳故乡“同升国旗·同唱国歌”活动综述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1823
□  本报记者  黄思敏
  
    自2023年1月开始,我市常态化开展聂耳故乡“同升国旗·同唱国歌”活动,组织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市民参与,引导广大市民厚植爱国情怀,践行报国之志。截至目前,已开展11场主题活动,万余名群众参与,深受社会各界肯定和好评。    

    万人参与升国旗仪式
    2023年1月1日,迎着新年第一缕晨曦,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聂耳广场冉冉升起,自发前往观看升国旗仪式的市民齐唱国歌,纷纷向国旗行注目礼,迎接新年的到来。
    自这一天起,我市每月1日及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在聂耳广场举行升国旗仪式,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文化活动,力争将其打造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品牌活动。
    2月1日,以“厚植爱国情怀 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升国旗仪式举行,来自玉溪第一中学、玉溪第五中学的1500余名学生代表参加活动。
    3月1日,以“我为绿美玉溪添光彩”为主题的升国旗仪式举行,我市相关单位干部职工、玉溪第五小学师生代表及社会各界群众500余人参加活动。
    4月27日,以“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 团结奋斗新征程”为主题的升国旗仪式举行,全国、全省五一劳动奖获得者代表、“玉溪工匠”、一线职工代表等500余人参加活动。
    5月4日,“强使命 勇担当 以青春之我助推玉溪之变”五四主题团日暨“同升国旗·同唱国歌”活动举行,号召全市广大青年闻“旱”而动,凝心聚力打好抗旱攻坚战……
    自活动开展以来,各责任单位紧扣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深刻内涵,丰富活动内容,综合运用文艺表演、国旗下讲话、宣誓、快闪等形式,精心策划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开展,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截至目前,累计开展聂耳故乡“同升国旗·同唱国歌”活动11场,万余名群众参与。
   
    让爱国情怀厚植人们心中   
    鲜红的旗帜迎风飘扬,与五星红旗同时升起的还有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的“中国梦”。
    玉溪一中学生苗诗绮说:“国旗冉冉升起时,我的内心很自豪。我相信,只要尽自己的努力,踏踏实实做事,就可以放飞青春梦想,不负时代、不负国家。”“站在国旗下演讲时,我既紧张又激动。这次宝贵的经历将激励我更加刻苦努力,将来为家乡、为祖国作贡献。”玉溪第五中学学生张颢宸告诉记者。
    玉溪第二职业高级中学团委书记谢艾芳表示,常态化开展升国旗仪式,这样的活动很好,相信每名参与活动的教师和学生都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特别对于学生来说,它使学生们更加明白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使命。
   “国歌中昭示着团结互助的奋斗精神,讲述着血与火的淬炼洗礼,传递着振聋发聩的呐喊之声,常态化开展升国旗仪式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玉溪第五中学教师马佳表示。
    常态化开展升国旗仪式吸引了众多市民自发参与,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市民们情不自禁地放声高歌,歌声响彻广场上方。“今天我们的安居乐业,都是依靠着祖国的繁荣富强,祝福祖国越来越好!”市民王吉仙说。

    从红色血脉中汲取奋进力量 
    作为国歌曲作者聂耳的故乡,开展聂耳故乡“同升国旗·同唱国歌”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擦亮“聂耳故乡 音乐之都”城市名片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具体措施。
    为组织开展好聂耳故乡“同升国旗·同唱国歌”活动,我市建立健全机制,细化全年活动的场次和主题,明确每场活动的责任单位,确保每场活动主题不同,拓展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力争做到全群体覆盖、全社会知晓。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玉溪红色资源,发挥聂耳广场、聂耳纪念馆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阵地作用,将聂耳故乡“同升国旗·同唱国歌”活动与“四史”学习教育相结合,融合开展红色学习体验活动,组织参加活动的人员参观聂耳纪念馆、聆听“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聆听玉溪红色故事,接受精神洗礼,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今年上半年,主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场馆共接待团队318个,参观人数13.3万余人次。目前正值暑期,玉溪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吸引了全国各地群众,聂耳故居和聂耳纪念馆迎来大批青年学子,掀起一轮红色研学热潮。
    聂耳故乡“同升国旗·同唱国歌”活动是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的具体实践,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举措,也是展现玉溪形象的重要平台。如今,“聂耳和国歌”已成为玉溪的金字招牌,常态化开展升国旗仪式必将进一步激发市民对聂耳故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不断激励广大干部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凝聚起持续深化“玉溪之变”、推进玉溪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
玉溪日报社版权所有  滇ICP备:08100907号-4  滇公网安备:53040202000160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58846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7-2058846  举报邮箱:1470154883@qq.com
地址:玉溪市玉兴路120号玉溪日报社  邮编:653100  电话:0877-2058846  传真:0877-2058846
技术支持:玉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