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定要依托于乡村振兴之上。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干劲不松、精力不减,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固成果,扛责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压倒性位置,扛牢扛实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责任制要求,层层压实责任。充分调动各行业部门、定点帮扶单位、社会组织、企业等力量,凝聚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围绕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资金资产项目管理等重点任务,强化监督检查,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守底线,筑防线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党的二十大报告着重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一个事关粮食安全,一个事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是不容有失、必须完成的底线任务。要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坚持常态化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干部排查和部门筛查相贯通,确保及时发现、应纳尽纳、不漏一人。持续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抓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辍学学生持续保持动态清零。通过维修加固、拆除重建等多种方式保障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巩固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参加城乡医疗保险机制,确保不因病返贫致贫。实施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项目,巩固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明导向,促增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要把一切为了脱贫人口增收作为鲜明导向,促进脱贫人口收入持续增长。紧盯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抓落实,支持农民通过“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紧密利益联结方式的合作,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加强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采取帮扶车间、以工代赈、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引导、鼓励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落实落细兜底保障政策,结合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使用问题专项治理,落细落实农业补贴政策,确保应补尽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村级集体经济收益的15%用于帮扶,临时救助因家庭收入骤减、支出骤增造成基本生活困难的低保脱贫人口。
抓发展,美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内核”,要立足玉溪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和丰富多样的物种资源优势,聚力做品牌、壮主体、转模式、深加工、强外贸,推进“一二三”行动,大力培育“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一企”。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一批具有完整产业链、较强竞争力的标杆型龙头企业。以“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为引领,结合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和绿美乡村建设,促进村庄环境整体提升。建优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百姓大舞台等载体,做实志愿服务队理论宣讲、送策上门、志愿服务等内容,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健全完善网格化治理体系,精准快速处置问题,着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为指引,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作者单位:玉溪市乡村振兴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