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丹)近年来,江川区以特有土著鱼为重点,在保护利用与传承发展并重、资源整合与产业融合并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品牌渔业,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开拓市场,用品牌思维引领推动渔业产业化发展,扎实推动土著鱼人工繁育、健康养殖,助力渔业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让土著鱼跃进“致富门”。 走进九溪镇喜乐庄村黄谷田水库,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鱼塘点缀着绿水青山,负责人王顺林穿梭在鱼塘间,每撒下一瓢鱼食,便迅速围过来一大群鱼儿扑腾抢食,不时跃出水面,激起水花。 “我们基地有23亩鱼塘,主要养殖大头鲤和抗浪鱼。”王顺林说,“以前,由于缺乏养殖经验和技术,鱼的死亡率达到了三分之一,损失惨重。后来,区畜牧水产站站长张四春耐心教我们消毒、杀虫等养殖技术,鱼生病的时候主动到基地帮我们处理,邀请我们参加养殖技术培训班,慢慢提高养殖技术。” 在张四春的指导下,王顺林掌握了更多养殖技术,还增设了测溶氧设备,24小时进行水质监控,实时了解鱼塘溶氧量、水温等相关数据,降低劳动强度和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通过科学饲养,鱼的成活率达到95%以上。 “基地每年要培育几百万尾鱼苗,会提供30至40多万尾抗浪鱼鱼苗放流到湖中,每年达到出售标准的鱼大概有4至5吨,收入100多万元。”王顺林介绍。 据统计,目前,江川区共带动273户养殖户养殖青鱼、鲢鱼、草鱼、大头鲤、抗浪鱼等土著鱼5224亩,全区渔业面积161840亩,2022年渔业总产量3608吨,渔业总产值达10872.9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