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喻
日前,玉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2023年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计量违法典型案例,一批缺斤少两的商家被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并被处罚款。(详见10月11日本报第二版相关报道) 缺斤少两这种欺诈行为在农贸市场、超市、饭店、地摊等处最为常见,不良商家作弊手法隐蔽,消费者防不胜防。由于取证查处难、违法成本低,消费者也怕维权麻烦,致使一些不良商家逍遥法外,长期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历来为群众所深恶痛绝。今年以来,玉溪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集中力量对计量违法案件进行严肃查处,尤其是对作弊坑人的加油站进行重罚,可谓大快人心。那些惯于缺斤少两的商家,应当引以为戒。 然而,市场交易中的缺斤少两行为由来已久,彻底根治并不容易,需要创新管理办法,才能长期见效。近期,国内许多地方采取了贴黄牌警告的办法,如海南三亚荔枝沟菜市场两户商家被贴“缺斤少两警告黄牌”,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称,要挂满30天后方可撤下来。贵阳、厦门、深圳等城市也有类似举措。挂上“缺斤少两警告黄牌”,对消费者来说,是提示;对商家来说,则是警示。如此一来,那些屡教不改、屡罚不改的不良商家才会为避免付出“纠正成本”自我反省,彻底整改。客观来看,“缺斤少两警告黄牌”是一个行之有效、社会反响积极的市场监管新举措,不妨在全市推广。 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在同等质量、同等价格的情况下,消费者更喜欢在那些信誉良好、童叟无欺的商家下单,谁也不愿意光顾那些没有诚信的店铺。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更加畅通,卖家的小聪明很容易被曝光。缺斤少两的欺客劣迹一旦传开,别说吸引回头客,连现有的客户恐怕还会被劝退不少。长远看,诚信经营是商家赢得消费者信赖、获得长足发展的正道,在商业竞争的江湖里,唯有诚信才能驶得万年船。 当然,消费者也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应该注意核对商品的质量和重量,遇到问题及时投诉,让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及时惩戒失信违法行为,共同打造公平、公正、有序的良好市场环境。 |